□李梓楷
味道就像书签,夹在一本叫做“回忆”的书里,表示出一个个最柔软的地方。
——题记
为了我上学时照顾我方便,爸妈把土地赁出去,在城里租个偏陋的小房,打起了工。有爸妈的地方就是家之所在,而那个小村里的小房子,连那个有许多小房子的小村便得了个很符合他们形象的称呼——老家。
我很喜欢这个称呼,越嚼越有味儿,仿佛他是一个住在邻村的老哥们儿,什么时候想得慌了,他就在那儿,踹开他家大门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跟他扯皮,下棋,打哈哈。我喜欢这种感觉,就像我跟发小李小羊、哥哥大振、表妹小洁他们的关系一样铁。
学习累的时候,我常不自觉地想起老家。每当我想老家的样子,黑木门上的锈铁环,街口空心的大槐树,坍掉的几所小破屋,就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清晰地放映;每当我想老家的声音,耳畔便仿佛长了一台留声机,播放出深夜的犬吠,清晨的鸡啼,甚至那个荒原里谁都说不出是什么生物发出的刺啦啦的鸣叫;每当我想起河畔呼呼的风,我的皮肤似能觉出一丝凉爽;然而,当我努力回忆老家的味道,它却飘飘忽忽,渺远不可触。
味道就是这么一种存在,尽管你知道有这么一种味道,但你却想不出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哪天你再次嗅到了它,你才能再次了解那感觉,幸运的话,你还想得起什么时候闻到过以至于如此熟悉的味道;一旦味道消失,脑海里就仅剩干巴巴的几个形容词,再怎么回忆,鼻尖也不会出现一台“气味模拟器”。
但我仍然尽力描摹那些味道,凭借着这些味道曾带给我的嗅觉以外的、无可名状的感动。这感觉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冲动,我靠他们来捕味道的风。
老家的味道,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组成,它包括着人的味道、土的味道、雾的味道……我对他们的记忆,源自幼时。越小的孩子对味道越敏感,或者说,小孩子才更容易留心身边的味道。年幼的我曾发现,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味道。
大振身上的味道好像来自一个藏着零食的干净小衣柜,有点暖,似是圆角的立方体,又像舒柔的小夜曲,闻起来让人很舒服。大振家并不富裕,然而却总能变戏法般的拿出一些小饼干、小糖果什么的跟我一起吃,让别的孩子羡煞。大振大我四岁,却比我成熟的多得多,总觉得他像我的小家长。可是,为什么形容他的时候我这么多次的想用“小”字呢?大概是因为亲切?我说不出来。
大振家里也尽是这种味道,我去他家里,总要不自觉地先深呼吸几下,但我曾钻遍他家所有衣柜,并不见这种味儿,只是和我家衣柜里差不多的棉花味。
小羊家算是村里挺宽裕的人家,他身上的味道很明显。如果说哥的味道似是氤氲在鼻腔,而“小羊味儿”只需轻轻一嗅,就能直钻到神经上,并非刺鼻,就像圆角四面体一样,貌似尖锐,终究圆润,而似混夹着美食的味道。小羊从光屁股时就跟我一块玩儿,我也在他家蹭过不少饭——莫非是因为我吃过他家的猪头肉拌黄瓜才觉着有美食味?
同样地,小羊家也充溢着“小羊味儿”,却不在厨房。
小洁很爱洗头发,身边总萦绕着一股洗发水味儿。偶尔有几天不洗头发,就干脆没什么味儿。可她家里却不是这样,我猜她闭着眼也能判断出我在堂屋、里屋还是南屋。据我当时所知,大多数女生都是这样的,没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我觉得女生都深不可测,打小就没敢跟女生们多说几句话。
后来我长大了,鼻子越来越钝,至今也没嗅出死党身上有什么味儿来,但是所嗅的种种味道,却似一张张书签,每一个味道都引出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一个时节,或仅仅是一种莫名的熟悉。就像一个老人,可能忘掉几天前的事,却不会忘记几十年前的年轻记忆。
我的大振哥收到了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赶回老家给他送行。这一切的事物都是那么熟悉,我沿闭着眼都走不错的小道,走到了大振家门口。那灰色的屋瓦告诉我,到了。推开堂屋门,那股暖融融的衣柜气息飘了过来。还有我哥哥一家暖暖的微笑。我突然觉得,刚才一切的熟悉都只是理性的判断,是大脑在告诉我这是哪儿;而这味道飘来后,是内心深处在认可着:这是亲人的家,一个可以搁下任何包袱的港。
像儿时一样,跟着哥哥在街上溜达。衰老的老家越来越老,在暮色中显出沉重的灰色。我们碰见了小羊儿,他身上的“小羊味儿”又一次撞上了我的神经。就这么一股味儿,我仿佛觉得被带回到了七八年前,我们三个还是虎头虎脑的傻小子,正在密谋掏电表盒里的鸟窝,而小洁大概也在家傻乎乎地等着我许给她的三个鸟蛋吧?
转过街角,那儿是个雨季排涝用的水坑。潮湿腐黑的泥土滋养了满地茂盛的野草,幽幽的清香,混合潮湿树干上的青苔味,融在傍晚微湿的空气里,清凉凉地萦绕着我。情不自禁地深呼吸,让这味道深深地浸入我的肺腑。我一定不止一次的为这气息所迷醉,否则不可能如此熟悉。是那次在这里埋葬了一只翠鸟,还是那次,在这儿给奶奶家的三只羊割了一筐草?
文艺的哥哥说,这是乡土的气息。
没错,这味道是从土里出来的。城市里人为的公园再漂亮,再精致,也无从得到泥土的配方;那整齐低矮的草坪也不会发出种种幽香;纵然园艺师巧夺天工,又怎能放得出这气息,怎能触动我的神经?
味道,闻不到时简直要怀疑他的存在,一旦闻到了,他就要闯入脑海的深处,牵出一个个回忆,每一个片段都足以让我心醉。老家的味道不只是味道,更是一种直指内心的感动。
(作者系泰安英雄山中学高三(28)班学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总冠军获得者)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9日讯(记者 董忆)今天,全市文联工作会议召开。副市长成丽出席会议并讲话。 成丽希望全市文联系统把握新形势,切实增强繁荣泰安文艺的使命感,做到以学习促发展、以学习促繁荣...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