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白鹿原》在电视台热播后,发生在关中大地的宏大历史故事,深深感染了广大观众,鲜活的人物形象,广阔的历史场景,浓郁的地方风情和特色文化,刻印在观众的心中,甚至因电视剧的播出,带火了当地的旅游和餐饮事业,彰显了经典文艺的无限魅力。
《白鹿原》从小说到电视一脉相承,改编者既忠于原著,又根据影视特点,作了发挥,由文字描写转换成画面呈现,增强了可视性;但情节结构,人物性格,以及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保留了原汁原味,更加突出了史诗品格,震撼心灵。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出版发行于上个世纪的1993年6月份,一走上市场,就好评如潮。记得当时笔者正在泰安出席一个新闻宣传工作会议,闻讯后立即从宾馆附近购得此书,于会议间隙阅读了几章,但会议结束返回单位,就忙于工作,便将小说束之高阁,直到最近看过电视连续剧之后,勾起了阅读小说的兴趣,才从书架上取下作品,全面浏览了一遍。小说《白鹿原》,把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醒目地放在书的最前边,开宗明义,表达了陈忠实创作这部小说的宗旨,就是要把白鹿原几代人的心灵演变秘史,展示给广大读者,描绘他们坎坎坷坷的人生历史,表现他们生活的痛苦与欢乐,给读者以启迪。小说搬上荧屏后,编导者用一首主题歌启幕:“日子总会亮堂,麦子终又再黄……”,诠释了人们在这片沃土上的生生息息和苦苦挣扎,告诉观众一个道理,历史的发展规律永远改变不了,苦日子终将过去,希望就在前方,为整个电视剧确定了基调。长篇小说《白鹿原》,是新时期以来,名副其实的文学经典,是一部富有史诗性的鸿篇巨制。作家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语言文字,饱蘸深情地描绘了发生在古老关中大地上的悲壮历史故事和时代变革,脉络清晰地再现了近现代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农耕社会的印记,乡土文化的生态,以及封建伦理道德同自由解放新思想的对立与抗争。
小说与电视,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地展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炎黄子孙,经历过的民不聊生的封建王朝,国民党统治,直至国共之间分分合合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乃至闹农运、还乡团复辟,及后来文革中红卫兵造反,折腾不断。而与人祸相伴的是连年的灾荒饥饿,瘟疫肆虐,灾难重重。作家借此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守护,新与旧的对立与反抗,折射出一个民族心灵演变的历史。
两相对照,电视借助蒙太奇的手法,更加彰显了历史故事中的宏阔社会场景,色彩鲜明的山川风物,诸如千百人上阵割麦的画面,气势壮阔的祈雨景观,以及战乱中死人如麻的惨状,收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为小说锦上添花。
从小说到电视,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尤其是如何将经典之作搬上荧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针对时下影视戏说历史,为娱乐性胡编乱造,一切向钱看,一味迎合低俗之风,《白鹿原》的编导致力于再现经典的审美追求,立项十六载,耗资三亿元将小说搬上荧屏,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有味道的好剧”,是对电视剧《白鹿原》的中肯评价。因为整部电视剧,自始至终不媚俗,不搞噱头,演员不靠“颜值”靠实力,无论是资深的“老戏骨”,还是崭露头角的演艺新秀,都把精心刻画人物性格作为追求目标,全身心投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真实的艺术形象,让观众感到可亲、可信。无论是饰演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的男演员,还是饰演仙草、白灵、小娥的女演员,都可圈可点。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几位长着天然大脚板、生于天南地北的几位女演员,对小脚女人走路的步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她们一口地道的陕西话,纯真自然,从而为新时期的艺术画廊,增添了另类色彩。
正是由于演员们精益求精的艺术创造,让连续剧里的正反两面的人物都呼之欲出,感人至深:白嘉轩的精明通达、老成稳重的族长形象;鹿子霖的善于算计、色迷心窍的人面兽心;朱先生的腹有诗书,一身正气的文人面孔;田福贤的老奸巨猾、见风使舵的变色龙嘴脸,都活灵活现地立于观众面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视中出现的几位女性形象,都高度个性化。代表白鹿原革命的新一代年轻女性白灵,一出场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仅是她出生不久就被狼叼走,是狼口余生,更重要的是她义无反顾地反裹足争女权、反包办婚姻、进城上学堂,以至后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敢于斗争、勇于牺牲,一路走来义无反顾、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都光彩照人,顶天立地。电视中同灵灵纯真质朴,有正义感的新女性相对照的,则是复杂多变的田小娥的另类形象。小娥虽然年轻漂亮,由于环境的污染,却心理阴暗,成为一个被人害又害人的坏女人。她虽然有敢爱敢恨的一面,一心想活得有尊严,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却不识好赖人,甚至助纣为虐,拉人下水,成为害人精。总之,这是一个被旧时代和坏男人扭曲了的性格,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社会底层小人物,最终惨遭杀害结束悲剧命运,从而以她一生的血泪遭遇,控诉了那个万恶的旧社会。无论小说还是电视,都深入刻画了田小娥这个艺术形象,她临死前那一声声“爸,爸……”的无助呼唤,更是撕心裂肺,激人悲愤,引人深思。
如何让文学经典走进广大观众的视野,是当下时代的需要,群众的期盼。在这方面,上个世纪,历史名著《红楼梦》电视剧的热播,开了历史的先河。历史名著《红楼梦》诞生三百年来,有人一生为红学奔走,有人在红楼里醉生梦死,然则芸芸众生却对这部名著漠然视之,尤其年轻一代,更不知究竟,拒之千里之外。直到上个世纪的1987年将《红楼梦》搬上荧屏,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观,才让这一名著普及开来,广受欢迎。
长篇小说《白鹿原》,自上个世纪1993年出版发行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多个春秋,虽然口碑很好,陈忠实因此捧得茅盾文学奖,但这部经典之作,并没有得以广泛传播,是电视连续剧的热播,重新唤醒了群众的阅读兴趣和专家的进一步关注。
总而言之,长篇小说《白鹿原》的改编成功和传播,无疑是对碎片化文化、胡编乱造之风的一个有力冲击,对娱乐至上的文化垃圾是一个有力的排挤,有利于引导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可喜可贺!
新闻推荐
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业务操作规程》要求,目前泰安已接入全国统一的平台,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办理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业务,实现“账随人走、钱随账走”。记者马文庆...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