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泰安 今日新泰 今日肥城 今日宁阳 今日东平
地方网 > 山东 > 泰安市 > 今日泰安 > 正文

搭建共育“彩虹桥” 学生离校不离教 岱岳区教体局“1234”模式打通家校社共育“最后一公里”

来源:泰安日报 2019-11-13 07:40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李云涛

近年来,岱岳区教体局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广大青少年、儿童和家长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家庭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先后出台了《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泰岱教字〔2016〕29号、《泰安市岱岳区家校社共同体建设334行动计划》,确定了家庭教育3年3步走行动计划,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了同心、同向、全方位、立体化的“1234”家校社共同体新模式,做到了学生离校不离教、校内校外有人管、社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创建一个平台

开启家校社共育新征程

岱岳区教育和体育局坚持“规范性、持续性、有效性、创新性”原则,实现了家校社共育平稳、健康、科学、创新发展。岱岳区作为目前全市唯一的创建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验区的单位,开启了家校社共育新征程。

选准制高点,搭建共育优质平台。2018年,岱岳区教育和体育局连同14所学校申报了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验区、试点校项目,12月22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接受专业培训,并启动试验区项目实施工作。区教体局把创建工作作为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载体,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办法,并将创建工作作为教育综合督导内容之一;同时将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和试验区创建工作情况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评优选模、教师晋级、专业成长等方面为参与者提供支持。借助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这一优质平台,通过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试验区的打造,有效推动家校社共同体建设。

找准着力点,开展多彩创建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社会实践、座谈交流、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以及各试点学校的有效工作,深入推动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试验区创建,使全区的家校共育再上新水平。邀请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组山东区域负责人参加了岱岳区举行的试点区推进会,作了专题报告,并为试点学校作了线下指导,有力地推进了各试点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成立“和美家庭、幸福岱岳”公益讲师团,针对全区家庭教育重点、难点、热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宣传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理论指导,更好地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疑惑。目前,14个试点学校在家校社共同体建设方面特色明显,成为全区家校社共同体建设的“领头雁”。

实施双轮驱动

催生家校社共育新引擎

岱岳区教育和体育局始终坚持推进家校社“课题研究、课程研发”双轮驱动。课题研究是动力,课程研发是源头,两者是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的新引擎。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唱好家校社共育“好声音”。岱岳区抓住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试验区创建的有利时机,借助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课题实验,各试点学校积极申报子课题实验,岳峰小学、大河学校、实验学校、梭村小学等6项家校共育课题国家级立项,这些课题的立项和实践,有效地推进了全区家校社共同体建设。同时,岱岳区依托家庭教育讲师团队,立足全区实际,研发适用于全区的家庭教育课程,为全区的家庭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范本,进一步提升全区家庭教育的水平。

以课程研发为依托,弹好家校社共育“主旋律”。岱岳区以《山东省家长学校课程指南》和《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为大纲,组织专家及家庭教育骨干统一编著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和活动手册,开发家庭教育教材,保证学生家长一年接受不少于四次八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如岳峰小学开发的“447”课程体系,在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实施策略,开发体验化家本课程、学习化家教指导课程、参与化家长积分评价课程,依托片区联谊小组,开发“爱心课程”“社会公益体验课程”“走近环卫工”等社会实践体验为主的家本课程60多个。道朗镇二中聘请家委会成员泰山泥塑文化传承人,带动学校开设起泥塑课,使“泥塑工艺进课堂”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进校园的主打课程,学校成为首批泰安市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坚持三点带动

构建家校社共育新模式

岱岳区教育和体育局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以家校社共同体典型为依托,设定3个不同类型的试点区,开展多层次、多角度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的家校社共同体建设。

深耕城区家校社共同体试验区。该试验区以岳峰小学为代表,在家委会组织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构建起了校级、年级、班级、小组(片)“四级管理、区域联动”的家校社共同体模式,率先启动家长讲堂,由外聘专家讲课逐渐过渡到让自己的老师讲、家长讲;举办家长节,组建讲师团,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家校沟通,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校被评为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承办了全省家庭教育指导校长(园长)研讨活动现场会。区实验小学与粥店社区共同举行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孝老爱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服务社会观念和养成感恩意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智源小学梳理出“13357”的家校共育工作思路,学校与“丰之源”家委会携手并进,尤其是在配合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优良传统的志愿服务,弘扬国学的研学之旅、新春唱诗会等方面,彰显着家校共育的凝聚力。

精耕农村家校社共同体试验区。祝阳二中是该试验区典型代表,学校推行家长与学生“同堂上课,同桌就餐,同舍住宿”,组织家长评教助推师德建设、家长进校助推学校管理、家长义教助推素质教育。建立“合作共赢”校外学习共同体,在5至9年级中采取以村为单位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由组长负责组织并记录学习情况,轮流在这些同学家里集中学习,由家长负责监管,由指导教师负责辅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范镇梭村小学通过《奶蜜盐》共读群、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微信群,定期推送家庭教育讲座与案例,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引领;2018年8月《中国农村教育》刊登了该校的家庭教育经验。

细耕镇街家校社共同体试验区。夏张镇是该试验区的典型代表,该镇突出展现了作为镇域层面在家校共育方面工作上的创新。一方面,借助市心理协会等部门加大了对教师队伍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力度,使家庭教育四次八课工作更具有了指导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积极挖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对留守儿童进行资助和辅导关爱方面彰显了家校共育的正能量,突出显现了家委会工作的时效性。

打造四支队伍

增添家校社共育新动力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队伍的培养是家校社共同体建设的关键。岱岳区教育和体育局立足现实,抓好家庭教育讲师、校长、班主任、家长队伍的培养,以人为本,提升四支队伍的能力,促进了家校社共同体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打造“精英型”指导团队。岱岳区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依托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校长(园长)、骨干教师、种子教师培育工程和山东省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种子教师万人培训计划,通过双周论坛、外出培训、举办沙龙、定期研讨以及家庭教育讲师达标考核等形式,加大对教师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教学又精通家庭教育、既了解学生又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讲师。仅2018年下半年,开展了14场“和美家庭、幸福岱岳”公益巡讲活动,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用先进理论引导家长,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基础,惠及全区5000多个家庭,收到良好的效果,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

打造“专家型”校长团队。开展校长(园长)家庭教育指导线上线下培训,促进校长(园长)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家校社共同体的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校里,校长重视家庭教育,才能引领整个学校持续推动家长素质的提升。依托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校长(园长)培育工程,组织优秀校长(园长)参加培训。采用基础理论集中培训、任务驱动实务指导、问题研讨考察学习及典型模式观摩提升4阶段的任务驱动式学习模式,让校长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邀请专家讲座,提升校长的理论水平,赵忠心、楚江亭、王维勋等专家点亮了校长们的心灯,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是教育的根基,学校是教育的主干,家长应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校长关注家长主体发展的协同化,培养“懂教育、懂孩子、懂未来”的家长成为学校的工作目标。

打造“成长型”家长团队。各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把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庭教育均衡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形成家长学校运行机制。在全区普及基础上,规范家长学校建设,严格做到“六有三落实”,即有领导小组、有校牌、有制度、有考核、有档案、有活动经费,师资、教材、教学落实。畅通家校沟通途径,每学期一次“千名教师访万家”,拉近家长和学校的距离。加强对家长培训,提出“家长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学生开学日,家长学习时”,引导家长准确把握家校共育的聚焦点,明确家庭的基本教育职责。

打造“学者型”教师团队。通过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师的培训,拓展教师视野,提升班主任、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提升教师家庭教育能力。教师是和家长接触最多也是最直接的人,他们的指导水平决定着家校共育的水平。以班主任队伍培养为例,通过班主任沙龙、论坛等方式,定期面向班主任宣讲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通过青蓝结对、定向指导等方式,让年轻班主任与骨干班主任牵手互助,协同成长;通过典型示范、穿线连珠的方式,树立身边的榜样,建立班主任团队,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一年来,全区有3人成为省级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校长,3名教师入选省家庭教育骨干教师,58名教师进入山东省“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种子教师万人培育计划”工程,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家庭教育文章4篇、省级2篇。岱岳实验中学、岳峰小学成为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岱岳区被确定为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验区,14所学校被确定为试点校。岱岳区家校社共同体“1234”模式,立足实际,融合创新,抓住家庭教育的根本,努力做到搭建平台,培养队伍,双轮驱动,创新性地开展家校社共同体的建设与探索,走出了一条家校社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路径,成为新时代家校社共同体建设璀璨星空中一颗耀眼的星。

新闻推荐

上高街道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本报11月11日讯(通讯员王玲玲)近日,泰山区上高街道立足辖区实际,精心组织实施,抓住重点,强力攻坚,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重...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搭建共育“彩虹桥” 学生离校不离教 岱岳区教体局“1234”模式打通家校社共育“最后一公里”)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