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徐文莉
2019年,垃圾分类成为热门词汇。泰安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先行先试重点城市之一,如何更好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开门写报告、我来献一策”活动发起以来,市民们动脑筋想办法,纷纷献计献策。
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提高垃圾分类参与度
“制作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动画,在公众微信平台、公交车移动电视、户外电子广告屏连续播放。”“邀请城管专家走进直播间,上线与市民开放式互动交流,做好垃圾分类宣传。”“举办随手拍活动,凡成功上传垃圾分类投放相关照片的给予一定积分。”……围绕垃圾分类主题,市民李明星提出了很多好主意。李明星认为,正面的引导能更好地让市民接受和参与垃圾分类,可举办垃圾分类知识微信竞赛活动,设立干湿垃圾桶、垃圾分类袋等奖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市民薛刘英建议,学习垃圾分类示范点经验,继续增加公益广告,在每个收集点附近设置宣传栏、宣传画,指导市民准确投放。有条件的单位、社区给每户配置垃圾分类桶,制作垃圾分类专用袋,以不同颜色和标识予以区别,便于根据分类要求处置。鼓励市场化推动垃圾分类,允许企业单位举办相关活动。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单位、小区和个人,奖励积分兑换相应奖励。
退休市民柴蓉比较关注电子垃圾的回收。柴蓉建议,组织回收电子垃圾,尽可能发掘这些电子垃圾的剩余价值,对确实无用的电子垃圾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大力宣传电子垃圾处置基本知识,定期开展社区培训和体验性活动,向居民家庭发放《电子垃圾处理手册》,并进行入户指导。对废旧电脑进行再利用,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信息技术应用不发达的地区作为教育和培训使用。
市民安宁鼓励各街道开展“笑脸行动”,辖区内所有单位一一对应,评定为优秀、良好或是不合格,相应的笑脸或者哭脸会同步贴在该单位公共区域的墙面上。
组织观摩垃圾处理厂
打通认知盲区最后一关卡
“一座垃圾分类互动体验馆能迅速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的直观体验。”市民乔文娜倡导给垃圾处理终端场所赋予科普的新职能,鼓励相关公司开放参观通道,让市民直观体验巨大“蜘蛛手”是如何像“吊娃娃”机一样,从2万吨的巨大垃圾坑里抓取垃圾进行焚烧;了解餐厨垃圾从分拣、榨水到发酵、出成品的全过程,对泰安一天产生的垃圾量有直观感受,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她说,百闻不如一见,可以组织各单位、社区、学校举办垃圾分类主题日活动。
市民贾波说,妇联和教育部门可以引导小朋友手工制作“垃圾分类”小拼图,带动家长一同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同时,鼓励城市管理部门启动“垃圾分类大篷车”,深入各个社区、高校、单位、乡村,把垃圾分类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开发垃圾分类App
探索预约上门回收模式
“紧跟大数据时代,开发垃圾分类App,实现垃圾分类搜索、垃圾投放点地图导航等功能。”市民徐春说,近年来,泰安市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可以鼓励网络精英们运用“互联网+”推动建立垃圾分类回收治理体系,改变整个废品回收产业的生态,打造泰安垃圾分类治理样板。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可回收物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探索预约上门回收、小区设置智能垃圾回收站等方式,推动传统废品回收市场的转型升级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
“互联网时代,卖废品已经有条件像点外卖一样方便。”徐春说,参照网约车模式,鼓励泰安的互联网企业开发小程序,只需借助手机一键下单,在系统里输入地址和预约时间,回收人员即上门服务,给废品称重后,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完成支付。针对老年人,小区可以采取积分兑换模式,居民在指定收集点投放资源垃圾,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能够凭积分在小区超市或自动兑换机兑换物品或环保金。
新闻推荐
□记者姜斌通讯员冯晓诚报道本报泰安讯12月6日,泰安高新区26项审批服务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高新区政务服务标准...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