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多元化村镇银行
△整合重组后的煤炭企业金阳集团□王佳声郭子瑄
宁阳县位于泰山之南、汶水之畔,为省财政直管县和省基本财力保障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县,国有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宁阳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求突破,不断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了国资总量大幅增加、国有经济快速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宁阳实际的国资国企工作新路子,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4年底,全县国有出资企业资产总额136.6亿元,净资产63.1亿元,企业国有资产50.1亿元,销售收入118.4亿元,利润总额5.3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3.2倍、4.7倍、5倍、4.1倍和3.8倍。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根据中央和省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宁阳县结合实际,进一步理顺国资部门职能设置,积极构建以“三层架构”为特征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健全国资监管组织架构。2009年12月,宁阳县委审时度势,谋划提出了建立“大国资”的构架设想,并成立了宁阳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010年,经县政府批准,国资局成立“山东泰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后更名“山东泰阳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阳实业”)。在新体制下,县政府立足于整合国有优势资源、存量资产、可用资本和有效资金,授权国资局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资运营公司和直接监管企业进行监督,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国资运营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承担国有资本运营责任,是所出资企业的出资人;国有出资企业是生产经营主体、市场竞争主体,初步建立了“国资局+国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的“三层”管理架构,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奠定了体制基础。
推行国资监管全覆盖。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投资形成的竞争性企业、公用事业类企业全部纳入县国资局监管范围,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在所有企业执行统一的监管制度,有效解决了“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问题,也为推进县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积极推进行政事业性资产“非转经”,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及土地等闲置资产注入泰阳实业,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处置,提高了国有资产利用效率,防止了国有资产隐性流失。
强化重大事项监督。先后制定了《宁阳县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6大类27项国资监管制度,突出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督。建立了投资管理制度,通过稽查、审计和后评价等方式,对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和日常投资项目决策进行动态监督。建立了招标管理制度,企业重大工程、重要物资采购及资产处置等经营行为,均须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合法投标代理机构实施,国资局将招标工作情况作为企业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探索实施差异化考核体系。相继出台了《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办法》、《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年薪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针对县属国有企业所处的不同定位、不同行业、不同规模,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将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按业绩施奖惩、论贡献拿薪酬,有效激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出台了《关于试行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县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试行办法》,将全县国有独资、控股及参股企业全部纳入预算范围,两年来共收取国有资本收益6163万元。明确了国有资本收益的支出范围,将10%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其他用于推进企业改革、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
创新国有资本运营机制
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在深入分析县级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实践,科学运营国有资本,盘活存量,放大增量,不断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搭建资本运营平台。将泰阳实业打造成集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和金融性资产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主要从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业务涵盖煤炭开采与销售、砂石资源开发管理、电力供应、城市供热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代建等五大板块。组建了山东宁阳统筹城乡发展有限公司,围绕盘活各类闲置资源资产、运作改革发展资金,统一实施政府性各类投资建设项目。
推进资产资本化。利用宁阳煤、砂、石等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以泰阳实业为依托,先后成立了金石、金土、金林、金砂等8个国有资源开发公司,按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高端化发展”思路,采取出租、出售、开发、合作等多种方式,将原本存量的、静止的、闲置的资源性资产变为流动的国有资本,优化了资产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仅砂石资源每年就为财政贡献收入近亿元。
探索实施与PPP模式相结合的国资运作新模式。县国资监管机构作为国有出资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牵头组建了鲁鑫水务、鲁岭建设、宁阳盛运等3家SPV特殊目的公司,合理确定国资出资比例,约定投资主体权利义务,联合开发建设社会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破解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难题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一举两得。目前,该县在全省率先成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办公室,组建PPP模式项目库,先后储备项目14个,总投资额达到97.62亿元,其中9个项目进入省首批推介范围,PPP运作模式得到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的充分肯定。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利用国有企业信誉优势,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发挥国有资本杠杆作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2012年,由县国资局运作,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发行私募债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今年4月份,抢抓国家对非上市公司债券开闸审批的时机,超前研究,主动对接,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启动以泰阳实业为主体的7亿元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目前申报材料已通过上交所预审核,正报国家证监会备案,该县非上市公司公司债券发行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组建各类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挥准金融组织作用,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和问题。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动力
着眼于破除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宁阳县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各项改革措施,推动企业加快改革步伐。
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目前已有2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2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今年又筛选6家企业启动了“新三板”挂牌程序。引导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地方金融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1年,由国资局牵头,部分国有企业和银行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自愿出资”原则共同出资组建了村镇银行;2013年,通过泰阳实业向宁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投资1.8亿元,推进信用社商业银行化改制进程。
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实现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转有序。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构建企业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全面优化组织结构,通过加强风险管理、运用信息化等手段,企业流程管理、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企业重组整合。采取资产划拨、股权调整、整体兼并等多种方式,对功能相同的企业和不同企业中相同或相近的业务板块进行整合。2014年,针对县内煤炭企业经营体制不畅、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以及热电企业资金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实施热电企业和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启动了投资2.09亿元的城区“汽改水”工程和东部新区供热管网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60万吨重介洗煤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煤矸石项目三大项目建设,实现了资源、资本优势互补,优化了国有资产布局结构,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记者郑莉通讯员景婧报道本报泰安讯10月23日,泰安市暨泰山区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泰安市文化产业中专举行。据了解,全民终身学习作为泰安市推进和谐社会建...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