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席国平
【本报讯】近年来,甘谷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做优一产、壮大二产、发展三产”原则,实施四项措施保障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发展,三项产业由“十一五”初的30:29:41发展到现在的30.5:35.4:34.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给全县广大农民增收带来新机遇,老百姓“空闲有事做了,手里有钱花了”。目前,全县蔬菜面积达到20万亩,鲜果面积22.6万亩,畜禽饲养总量317.49万头只,分别比“十五”末净增9.43万亩、11.6万亩和157.49万头只;年输转劳动力13万人(次)以上,创收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6%。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始终坚持经济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在抓好乡镇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该县坚持走规范化道路,集中力量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在果业、林业建设和畜牧养殖业上求发展,鼓励乡镇发挥优势、发展特色,蔬菜、果业、林业、生猪等多种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为实现农业社会化、机械化、信息化、科技化奠定基础,促进了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业发展,生产经营逐步走向专业、标准、规模、集约化发展路子。
——积极挖掘农村内部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谋思路,鼓励兴办手工作坊、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农村非作物经济产业,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发展劳务经济创效益,农闲农忙两不误,增加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改革,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千方百计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
——着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西北农村安全饮水、小额妇女贷款、农村沼气、水平梯田流域综合治理、灾后重建和危房改造、“村村通”路建重点工程项目等水、金、路、气、房等五大民生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当前突出问题和重大问题,提高了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加快了新农村发展步伐,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实现农业农村阔步发展。县上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以乡镇为单位制定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以省、市级示范村和推进村为主要对象,积极争取项目,充分突出农业农村主体地位;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分类型、分层次建设小康村、致富村、生态村、文明村、平安村、和谐村,形成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局面,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新闻推荐
□记者杨栋【本报讯】2010年12月26日至28日,省粮食局副巡视员钱万杰一行,对天水市2010年度粮食工作进行了调研考评。考核组一行先后深入市第一粮库、天绿食品公司、秦州区太京粮食储备...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