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小亚
春暖花开,景色宜人。记者在甘谷县大石乡全膜穴播小麦万亩集中示范区看到,连片绿油油的麦田甚是惹人,让我们感觉,这又是一个丰收年。
“没想到像我们这样干旱的地方,地里覆上了全膜就有了这样的好收成”。“看今年麦苗的长势,估计收成要比去年还好呢。”甘谷县大石乡咸川村农民汪随成乐呵呵地说。
大石乡丁窑村村主任丁喜田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全膜穴播小麦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村位于干旱地区,全膜穴播小麦技术没有推广之前,亩产也就二三百斤,大旱之年基本上颗粒无收,多数农民口粮都紧。”丁喜田说,从2007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始大面积推广全膜穴播小麦技术开始,五年来,粮食产量一直持续增加,平均每亩较之前可增产100公斤。“今年亩产量估计能达到400公斤左右。”丁喜田高兴地说道。
大石乡村民们所采用的全膜穴播小麦种植技术,是一种集雨水增墒、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免耕、多茬种植于一体的高效旱作农业新技术,自在甘谷县推广以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面积已由最初的13.1亩发展到现在的12.2万亩,种植区域涉及到全县10多个乡(镇)。去年全县小麦产量达到了4.27万吨,比露地小麦增收1.22万吨,总增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全膜穴播小麦种植技术已成为干旱山区旱作农业增收最有效的途径。
汪随成还告诉我们,自从采取全膜穴播小麦种植技术后,小麦的亩产量提高了,他们便相应地减少了小麦种植面积。“现在我们不愁吃,还增加了收入,照这样继续下去,日子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汪随成充满信心地说道。
“农民也都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所以现在都主动采取这项种植技术。下一阶段,我们计划将这种种植技术向甘谷县东北及南部浅山区推进延伸,切实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农民的口粮问题,并促进农民增收。”甘谷县农业局副局长刘晓明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记者孙镇【本报讯】5月23日至27日,市政协副主席何道华带领市政协学习宣传社会法制委员会、市老干局、人社、总工会、老龄办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天水市部分县区及相关部门,对老年人社会保障...
甘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