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甘谷新闻 > 正文

建设秋雨春用的“集雨水窖” ——甘谷县实施10万亩秋覆膜工程纪实

来源:天水日报 2011-11-05 15:33   https://www.yybnet.net/

□特约记者裴亮亮

金秋时节,阴雨初晴。坐车行驶在甘谷安远镇后川沟流域宽阔的农路上,视线逐渐被一块块跃动的银色所吸引,刚铺好的地膜宛如微风吹起的波浪跳动在路的两旁,又像银色的缎带缠绕在山间沟梁,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分外夺目……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是好,前几天连着下雨,现在雨水全会收集到这地膜下面,明年春播的时候再也不愁下不了种了。”顺着该镇苏家沟村村民朱俊花的指向记者看到,在刚铺好的地膜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晶莹剔透的小水珠,一会儿功夫就汇聚成了一道小水流,顺膜回流到了地里。

安远镇十年九旱,苏家沟村更是极度干旱。因干旱少雨,种植结构单一,种地在当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赔本”营生。“村上的地这几年都很没人种了,今年玉米市场价达到每斤1.1元,沿川种了双垄沟玉米的村亩产都在1400斤左右,村民都看热了眼,一听说要种双垄沟,热情都空前高涨,这次只用了十多天就完成秋季覆膜1500多亩。”村支书苏福定告诉记者。

近年来,甘谷县把推广双垄沟种植技术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政府推动、项目拉动和科技带动,走出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化新路子。去年全县推广双垄沟玉米21.12万亩,较露地增产3489.02万公斤,增收7327万元;除全膜玉米外,3.5万亩地膜洋芋亩产达到3500公斤,较露地增产1030公斤。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了,拿政府补助的地膜种自己的地,技术人员还手把手地教着种植,特别是乡村干部转换身份帮我整地、覆膜,仅仅用了3天时间就铺完了22亩地。如果不是干部帮着铺,我一个劳力根本就没指望能铺完。”村民苏三信的一席话折射出甘谷干群一心秋覆膜的火热场面。

为了让秋覆膜工作点上开花,平衡推进,甘谷建立了政、技结合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实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由乡村干部包区域、包面积,农技干部包技术、作指导,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做到了覆膜工作面上有人抓,点上有人管,户上有人督;农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在采取理论讲解、播放录像、现场演示等各种方式讲解覆膜关键技术的同时,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做到了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推动了双垄沟播技术的广泛应用。

“今年省上下达甘谷双垄沟秋覆膜任务10万亩,我们及早规划,预留地块,在15个乡(镇)330个村规划建立谢家湾阳屲梁、大石冰滩流域、安远后川沟流域等6个县级万亩综合示范带、37个千亩示范展示区和60个500亩示范点。目前全县共调进地膜482吨,覆膜机械25(台)件,已完成覆膜6.45万亩。”县农业局局长马定子告诉记者。

放眼四望,一卷卷地膜在技术员指导下渐次铺开,一朵朵笑容在农民脸上如花绽放。不远的将来,当丰收的玉米挂满房前屋后,这些旱区农民的梦会变得无比金黄,无比丰满……

新闻推荐

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记者李欣桐【本报讯】日前,副市长霍卫平带领教育、旅游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赴武山、甘谷两县,就乡镇幼儿园建设和水帘洞、大像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进行调研督查。霍卫平一行...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建设秋雨春用的“集雨水窖” ——甘谷县实施10万亩秋覆膜工程纪实)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