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甘谷新闻 > 正文

甘谷重视文化产业基础性工作

来源:天水日报 2011-11-11 15:33   https://www.yybnet.net/

□特约记者史载

【本报讯】近年来,甘谷县委、县政府自觉把文化强县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主要内容去抓,从文化教育到文化产业,从公益文化到文艺创作,重视开展文化产业基础性工作,全县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甘谷自古崇文修德,重视教育。解放后特别是恢复高考以来,甘谷向全国输送了大学生63119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磐安镇张家窑村农民汪炳一家出了4名博士,而以渭水峪为代表的高考状元村,甘谷县就有5个。在渭水峪村,随便走进10户人家,至少7户有大学生,一家考上两个、三个大学生的家庭已达60多户,全村有大学生600多人,户均一名大学生。

教育大业,教师在先。甘谷县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教师村”——沟滩村。谢家湾乡沟滩村是一个只有110户人家的小山村,可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竟然有170人当教师。

自2000年以来,甘谷高考连续12年获全市第一,已跻身身于全省教育强县之列。

甘谷县有个大石乡,大石乡有个大石村,大石村素有“书画之村”的美誉。全村210户共收集珍藏名人名流书法作品780余件,有已历数世的古冀享有盛名的巩建丰、“陇上铁汉”安维峻、“明朝三子”(李泽广、李兰辉、李朝屯)、“清末四大家”之一的左宗棠、“一代草圣”谢德平等历代名人的书法珍品,也有当代名流舒同、孙少石、李拓等人的墨迹和饮誉陇原的黎泉、魏学文、武克雄等人的佳作,几乎家家珍藏一至三幅名人字画。

大石村只是甘谷县书画之村的代表之一,进年来,甘谷县把发展文化节产业作为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千方百计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一大批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时代弄潮儿,开画廊办书店,内引外联多方交流,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据了解,全县目前有书画装裱店88家,从业人员120多人,年书画产值交易1000余万元。书画店除装裱书画作品外,经常邀请北京、上海等地知名书画家来甘谷“文化塔台,经济唱戏”,每年邀请书画家达100多人。频繁的交流,有效促进了本地书法作品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本地进行书画创作的队伍达150人之多。与文化产业有关的还有麻编鞋业,甘谷麻鞋历史悠久,麻鞋小作坊遍布城乡,甘谷县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采用农户+公司等生产方式,带动城乡一千余人就业,年生产麻鞋80万双,年产值230多万元,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成为甘谷文化产品的一张名片。

新闻推荐

甘谷草原游“火”了古坡“农家乐”

□通讯员李小哲【本报讯】初冬时节,走进甘谷县古坡乡一户“农家乐”,眼前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一批来自陇南、兰州等地的游客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热情的主人亲自烹制的农家饭,不时夸赞古坡“农...

甘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甘谷重视文化产业基础性工作)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