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以来,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的甘谷县降水量仅为6.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56%;进入3月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创1956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高纪录。气温之高和干旱程度都是几十年不遇,面对持续的旱情压力,确保人畜饮水成为当地抗旱的重中之重。3月底,记者专程前往该县最干旱的北部山区,了解这里农民的饮水情况。
在新兴镇村民张彦东家,记者看到小院拾掇得井井有条,堂屋门上挂着雪白的门帘,院落的铁丝上晾晒着刚洗好的衣服,靠着大门的一侧,安装着印有“西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自来水管。记者拧开水龙头,直接能饮用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了下来。46岁的张彦东说,今年大旱来袭,全家不用再吃窖水,也不用费气力雇车拉水了,一家5口吃水不愁,还有“富余”的水洗澡、洗衣服。张彦东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自来水不仅方便安全,还省钱,原先到县城拉一趟水,拖拉机拉,来回十几里路,摊下来一吨水费要80多元,现在不出家门,一吨水费才5元!
陪同我们采访的县水务局副局长丁俊福介绍,今年遇上少有的大旱,老张家吃水不再难肠,全托了“人饮工程”的福。十年九旱的甘谷,曾有这样一首民谣,“半夜出门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诉说了农民吃水困难的场景。为了彻底改变当地群众吃水难、吃水不安全的现状,2009年,甘谷县决定实施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被列入省政府为民兴办的14件实事之一。工程总投资9957万元,于2009年6月9日开工建设,通过建设4口水源井、水厂、泵站、高位水池、上水和供水干管等控制性工程和70%以上的入户工程。2010年11月6日,甘谷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仪式隆重举行,甘谷北部山区的磐安、安远等6乡镇及武山县咀头乡的17万多人吃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时隔半年,2011年6月15日,甘谷县东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办公楼、净水车间、一级泵房、二级泵站、500立方米清水池3座、水源井3眼及2号高位水池的建设。县上高度重视,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将该工程列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经使28个行政村的2152户人家通上了自来水。计划到今年年底全面解决新兴镇东部、金山乡大部、八里湾乡、安远镇东北部共4个乡镇65个行政村10余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针对今年的旱情,丁俊福说,我们将充分发挥安全饮水工程的作用,各供水站加大了农村人饮工程的管理力度,对全县范围内的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道进行了排查摸底,制订维修计划,对水源保障能力进行认真分析,科学调度,确保现有饮水安全工程安全运行、发挥最大效益。
新闻推荐
【双联经验】甘谷:双联干部到果园本报记者赵建卿通讯员席国平近日,甘谷县3936余名双联干部利用双休日,分赴各乡镇双联村果园建设点,为这里缺乏劳力、缺乏技术、缺乏农资的贫困户“雪中送炭”。当天下...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