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莉是甘谷县人民法院六峰法庭庭长。作为一位基层女法官,她办理的不是什么大案要案,只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婚姻家庭以及债务纠纷。可是在十八年的工作生涯中,她扎根农村基层,运用“三心五步八法”的调解模式,化解了一个个村里邻间的矛盾纠纷,在法庭审判与庭外调解中让僵持的双方握手言和,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妥善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基层司法矛盾的化解,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调解能手”。前不久,董雪莉荣获2012年度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春夏之交,记者走近董雪莉,探访她的“调解故事”。
本报记者 马瑜 朱宇鲲
帮菜农追回60余万元欠款
初见董雪莉,她个子不高,齐眉短发,肤色黝黑,面露微笑。
“审判一件案子不难,难的是如何真正做到胜败皆服,要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做到这一点,还得靠调解。”提及庭外调解,董雪莉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
董雪莉向记者介绍,去年11月中旬,当地村民王永兴等13位小菜贩状告蔬菜代办商曲某等人拖欠菜款一案,当时数十名菜农来到法庭,情绪激动,现场混乱不堪。
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查清楚事件的真相,负责此案的董雪莉劝回村民,留下几位代表了解事情的原委。
原来,2012年5月以来,代理商曲某雇用卢某、安某在甘谷县六峰镇中洲村、总门村、苍耳王村、沙石坡村等地设立蔬菜收购点,给外地客商收购农民种植的大蒜等农产品。王永兴等13名小菜贩作为代理收购人,按照曲某的要求从种植的农户处收购大蒜,等收购结束后一次性由曲某结算付款。
后因曲某被外地公安机关拘捕羁押,存款被冻结,致使这些已收购的大蒜款无法支付,这些小菜贩又无钱给百余户农民付款,纠纷不断,给王永兴等13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董雪莉同上级有关领导协调、沟通后,克服种种困难,不顾严寒,以最快的速度给羁押在看守所的两被告送达诉讼法律文书。
“送达法律文书的那天恰逢下大雪,看守所讯问室内没有取暖设备,手都冻僵了,但我们几个办案人员仍然耐心细致地给被告讲解相关法律,消除了被告的顾虑,取得被告的配合,核对了原告起诉的账目。”董雪莉欣喜地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她带领全庭同志,上兰州、下天水,查封、扣押、冻结被告资产,将菜贩拖欠菜农的60余万元菜款全部执行到位。
2012年12月13日,六峰法庭院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热闹景象。原告王永兴等13人敲锣打鼓地给法庭送来了“人民好法官 为民办实事”和“办案速快效益高 经济回众百姓乐”两面锦旗。
最需要调解的农村婚约纠纷
“近年来,农村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而且调解难度不断加大。婚约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针对结婚这个结果的契约,在婚姻法中对这种契约不予保护,法律规定彩礼应当返还,但在民俗上,男方退婚分文不退,女方退婚则全退。”董雪莉说,这也是当前基层法庭审理中矛盾比较集中的、最需要调解才能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的案件。
邻村大勇(化名)与梅花(化名)经人介绍后,大勇家付给女方彩礼48000元订婚,同时付给见面礼、磕头钱6000元。订婚后,两位年轻人同时外出打工,半年后回家。
后来,大勇的父亲以女方故意刁难不结婚为由诉讼到法庭,请求解除婚约,要求女方返还彩礼54000元。
董雪莉说:“受理时,我就向男方父亲询问还有没有其他诉状上未涉及的原因,男方父亲均否认,我又问他认为自己一方有无过错,他说自己认为没有,结不了婚的原因全在女方。然后我向他询问是否了解男方退婚女方不退彩礼的习俗,他说是女方不提退婚也不结婚逼他们起诉的,不属于男方退婚。”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董雪莉给大勇一家人解释了相关法律条款,表示待查明事实后还得结合风俗,否则会“案结事不了”。
案件受理后,法庭电话传唤,女方家人拒绝到庭。当董雪莉上门送达法律文书时,梅花一家人情绪非常激动,在交心般的谈话后才知道大勇和梅花已经发生性关系且梅花为此做过人流,梅花还两次自杀未遂。女方别说退彩礼,还要男方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法庭与大勇一家人核实了这些情况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换位思考女方家长和孩子的感受,这样男方在数额上作了让步,但表示彩礼必须要退。反过来董雪莉又给梅花一家人做工作,让父母想想女儿的未来,如果这件事不靠父母解决,对女儿本已脆弱的心灵更是一次重击。最终董雪莉实心实意为双方着想的态度终于使两家接受了调解,最后,女方家长自愿返还了彩礼28000元。
当地群众心目中的调解能手
面对来访群众,“别急,慢慢说”,是董雪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农村出身的她深知农民的疾苦,对他们总是能给予极大的耐心。
在她看来,庭外调解工作是一门特殊的学问,不仅是一种法律技巧,更是一种情感艺术,是能够有效地实现农村基层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佳途径。 “农村的人口流动缓慢,乡里乡亲的,有些案子即便法院简单判决,但是如果双方心里的疙瘩没有解开,容易造成‘一件官司十年仇\’现象,甚至会引发家族之间的矛盾,难以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董雪莉强调。
学医出身的董雪莉当法官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可同事们常说,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在基层法庭的司法实践中,董雪莉深切地体会到,民事案件调解解决,能达到最佳的诉讼效果和最好的社会效果。她将多年的基层法庭工作经验和方法,总结成了“三心五步八法”的调解模式。
遇事不拖,公平公正,是董雪莉长期从事审判、调解工作养成的习惯。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群众有要求,她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诿,从不厌烦。
董雪莉从事审判工作18年来,审结各类民事案件2000余件,无一错案和超审限案件,被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法官”。
她说,运用调解比一味地追求结案显得更有效,它能让矛盾在源头得到有效减压,使纠纷最终得到安全解决,有效地消除了群体性案件的发生。
新闻推荐
甘谷:“基层民主”带来农村新气象本报记者 赵建卿 通讯员 席国平
甘谷:“基层民主”带来农村新气象初秋时节,大多数农村都进入了秋忙时节,甘谷县新兴镇柏林沟村的农民却不紧不慢地干着农活,甚至显得有些安闲。“今年比往年轻松多了,水不用从远处拉了,路不用从远处绕了...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