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天水市,聚集着一大批有情感、有思想的网民,他们奔走在虚拟的空间与现实世界之间,有的通过微博进行公益事业,有的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合理表达诉求,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有的将微信运用在服务居民的日常小事中。然而他们有一点相通,那就是他们都借助网络传递了“正能量”,借助网络为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鼓与呼。
“网络正能量”,正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小城里不断发酵,扩散。
“网络正能量”不需要轰轰烈烈,只在细微处“润物细无声”。身边微力量,用爱传递温馨正能量。
“明天有爱心人士为山区里受灾的孤寡老人送物资,需要我们引路、陪同,去的报名。地点:古坡。预期是10户人家。”“因灾区物资告急,我们将于7月31日早上前往娘娘坝灾区送物资,请各位志愿者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是否参加此次活动,请于明天中午之前发群信息确认。”“甘谷龙渊公益现有部分救灾物资还无法送出(衣服、水、方便面),希望有去灾区的救灾车辆可以捎去送给那里的受灾百姓。方便的与我联系!”……7月下旬以来,天水市先后遭遇四次暴洪灾害和岷县漳县6.6级地震波及灾害,无数人被困风雨之中。而此刻,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一条条微博同样风起云涌,把关怀、温暖传递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发这几条微博的是腾讯微博博主“甘谷情歌王子”,真名叫王军,是甘谷县一位个体经营者。性格开朗、热情的他近两年和一些在网络上认识的志愿者们致力于爱心公益,成立了“甘谷龙渊公益”民间公益机构。志愿者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发组织起来为贫困孩子、孤寡老人献爱心、送温暖。
利用微博招募爱心志愿者,志愿者们又纷纷通过自己的QQ、微博、微信网络汇集整合社会爱心物资,查找需要帮助的人。由于志愿者们都来自各行各业,平时很难见面,网络成为大家最便捷的联系协调工具。需要哪些爱心物资,举行什么样的活动,集合时间、地点……只要在网络上发布消息,一定会得到二三十名志愿者的积极响应。
打开王军的QQ空间,里面有大量甘谷龙渊公益爱心活动的照片,志愿者们搬运爱心物资、看望孤寡老人、关注贫困儿童……同样,王军的微博里也都是一些转发的为白血病患者捐款、寻找失踪儿童以及志愿者们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的消息和照片,这些全都是这个爱心群体爱的见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网络正能量”。像王军这样的志愿者们通过网络,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整个社会的爱心与信心注入“正能量”。在众生喧哗的网络时代,它在细微处“润物细无声”,如一缕阳光,驱散了冷漠、疏离、浮躁、麻木,用一点一滴的守望,重塑着真善美。
“网络问政”、“网络议政”等平台畅通了表达渠道,引导网民合理发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去年9月开始,家住麦积区道北的邓先生就一直为一件事忧心忡忡。邓先生的儿子去年升了中学,每天要从道北到位于分路口的桥南联中去上学。由于路程较远,邓先生每天骑电动车接送儿子。可刚开学没几天,邓先生就发现一个问题:在分路口路段,羲皇大道和通往麦积区党校的那条马路交汇处的丁字路口没有安装红绿灯,这里是许多学生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地,人多、车多,一到上下班高峰期,路口的交通十分混乱。身为家长,邓先生每天看着十几岁的中学生、甚至不到十岁的小学生在马路上与进出附近建材市场的大型货车抢道穿行,真觉得提心吊胆。邓先生认为,应该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在这样的路口安装红绿灯,规范交通秩序,保障过往学生的人身安全。
上哪里去反映这个问题呢?邓先生首先想到了网络。
今年2月底,邓先生和儿子的几个家长碰了个头商议一番后,最终选择了网上的市长书记留言板。家长们先后多次在留言板里反映桥南联中党校路口学生上下学期间交通安全隐患大,并发出“我们这些家长每天都提心吊胆地接送,有时看着来回急速驶来的汽车,真是冷汗一身!请求领导们关注下这些孩子的安全,在那路口装个红绿灯吧!”的呼吁。
3月14日,麦积区交警大队在市长书记留言板里对家长们的反映做出正面答复。麦积区交警大队在答复中称:在麦积区今年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中,已将马跑泉市场路口、区党校路口信号灯设置纳入建设规划,设备已经购置到位,施工人员正在按计划施工,尽快将党校路口信号灯安装好并投入使用。
看到答复,邓先生和家长们感到非常欣慰。之后一段时间,邓先生在送儿子上学时特意留意观察,不出一个月,丁字路口的红绿灯安装好了,并立即投入正常使用。“由于人流、车流量大,现在这个路口虽然交通状况还是比较拥堵,但最起码有了红绿灯的约束,交通秩序比以前好多了,学生们不再和车辆抢着通行,人身安全有了起码的保障。”邓先生说。
和邓先生一样,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和诉求,以达到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互联网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官民互信、互助、平等、合作的关系。党和政府也大力推行党务、政务、社务公开,并利用网络平台吸纳民意、知晓民情、体现民智。政府部门也已经接受并逐渐熟悉使用网络和网民进行互动,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民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利用网络打造关注民生、服务民众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让网络阵地更好地服务百姓。
微博方便快捷的特点,使之成为公安机关创新警务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2012年3月31日,天水市公安机关新浪、腾讯公安微博群正式上线开通,成为公安机关统一的对外权威发布平台和网民互动及网络问政平台。这也是天水市第一个开通的官方微博群。
“【微倡议:拒绝微博谣言,我承诺】①对耸人听闻的消息,转发前思考几秒钟;②对‘网传\’这样的高危字眼,慎重转发;③如果转发的消息被证伪,转发辟谣;④看到朋友转发的你明确知道是不实的信息,留言提醒,告之真相。用好话语权,别让真相总比谣言落寞。我承诺,我转发。”
这是近期针对网络谣言“天水公安”转发的一条甘肃省公安厅的微博广播。开通一年多来,“天水公安”已在腾讯微博发布广播3390多条,粉丝接近2万人。“天水公安”腾讯微博充分发挥其信息发布、答疑解惑及沟通警民关系等多项功能,“便民提示”“警方提醒”“生活贴士”“寻人启事”“消防知识”之类的微栏目,实现一体、多元、便捷的警民互动,更好地“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公安“小微博”,释放了民生警务“大能量”。
秦州区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则在全市率先开通了以“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命名的微信公众号,居民通过扫描“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的二维码,或者查找“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微信公众账号的方式实现与社区的快速对接。
光明巷社区的微信服务平台共包含了党建工作、社会救助、计生服务等8大板块,细化为生育证申请受理、低保办理、养老保险办理等24小项。社区以这个微信平台为依托,通过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传递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新闻资讯、办事指南、活动通知、应急提醒等信息。同时,居民也可将个人诉求建议、社情民意、社区动态等发送到微信平台,微信平台的管理人员在接收到信息后将迅速反应,快速解决,及时反馈。
网络服务平台,是利用网络传达社情民意的便捷渠道,也是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平台,它不仅有效提高了社区的服务办事效率,也激发了居民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网络是把双刃剑,学会去芜存精,才能展现更多积极向上的美的力量。
有人说,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网络以多元化著称,多元的思想、多元的文化加上多元的个体——人,这些汇成了多元化的网络。既然是开放的,既然是多元的,那出现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现象就不足以为奇了。网络,继续深入我们的生活是必然的趋势,这不可阻挡。但作为现实生活的延伸,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同样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却和现实生活中是一致的。
记者在自己的QQ和微信中分别和几位网友进行了“作为普通网民,应该如何文明上网”的讨论,网友们各自都发表了看法。善用网络的力量,构建和谐的网络文化,清除网上的“乌烟瘴气”,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这既是保障网络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网民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
网友“零下一度”也是甘谷龙渊公益的一名志愿者,他说,一个普通的微博散发出的‘正能量\’,往往让我们参与者回味不已。如果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质朴和真实的一面,这个社会将增添多少美好与希望!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名言。网络的虚拟性是为了网民可以更加自由地畅所欲言,绝不是为了发泄怨恨、搬弄是非、互相谩骂而存在的。
网友“简简单”说,在日常上网时,在一些论坛和贴吧里,经常会出现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网友之间“破口大骂”的现象,其实,作为普通网民,“你可以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是一定要尊重对方说话的权利”,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想法都是不同的,因此才会有知识的更新和文明的发展,网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意见,而绝不是排除异己。
网友“柳舟思江”说,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一种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是在网络世界里,面对他人,不妨多些关怀,少些冷漠,多些包容,少些苛责,将心比心,当你付出了微笑,那么得到的回报也必然是微笑。
“微博皇后”姚晨曾为自己在微博上的言论作出辩解,她说:“我有时候想,凭什么我一定要去保持客观呢?但那么多人围观你,我没办法矫情地说,这既然是我的微博,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诚然,如果我们每个人在网上都慎重发言,慎重转发,在每一次评论和转发前先增加一点自己的思考,那么,网络上的种种情绪化的“负能量”自然就没有了市场,网络“正能量”才能够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网络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平台逐渐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阻挡的发展前景。“文明上网,共建和谐”,这正是当代中国网络环境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网络造福于人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