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甘谷县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甘谷在外创业人士的资金、技术和信息聚集优势,巧打亲情牌、政策牌,“凤还巢”工程形成了“雁归经济”效应。
近年来,甘谷县将“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务工者、引回创业者”作为培育创业“沃土”的新理念,组织专人对全国各地有一定规模资产的创业者进行摸底造册、确定重点,建立了甘谷县在外优秀创业人士信息库和联系卡,并大力组织开展亲情活动,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创业人士制度,不断加强感情沟通和联系,积极引导成功人士回归创业。
“将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作为返乡创业的‘大本营\’,通过放宽准入条件,完善优惠政策,对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大开‘绿灯\’,在土地征用、用水用电、贷款扶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县工信局负责人说。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进一步促进回归企业成长,甘谷县工商、税务等部门开通了“办证绿色通道”,对返乡人员投资项目的办证、注册、登记、审批、年审、年检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报批、“一条龙”办结、“一个本子”收费的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打造“保姆式服务”平台,使回归企业在宽松、和谐和健康的环境中发展。此外,甘谷县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将返乡农民工和返乡创办企业新招聘员工纳入就业培训计划,无偿开展技能培训,有效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
目前甘谷县已有630名成功人士带着技术、资金、信息返乡创业,创办了40余家企业,占全县现有企业的70%以上,主要从事养殖、餐饮、商贸服务等行业,吸纳剩余劳动力3600余人,年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真正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创业一户,带动一方”。
新闻推荐
隆冬时节,走进渭北干旱山区的金山乡常家庙村村民常爱银家里,只见楼房顶上架的、树枝上挂的、院内堆积如山的,全是黄橙橙、金灿灿的玉米,常爱银老人脸上挂满了收获的笑容;而在磐安镇西街村,菜农张...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