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注资1150万元成立了信用担保公司;探索宅基地证、林权证、土地证等有价物权抵押办法,落实贴息小额贷款2.41亿元,惠及贫困户4850多户;成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87个、发展小额贷款公司3家,开设便民金融服务网点165处。”甘谷金融全力为精准脱贫输“血”供“氧”,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向纵深发展。
创新担保机制,加大***专项贷款支持力度。7月下旬,甘肃省安排第一批***专项贷款资金2亿多元,为了最大限度用足用好这一惠农政策,甘谷县结合供销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推行三种信贷方式,对能够提供财政担保的贫困户,将原来“一折保一笔”放宽到“一折保三笔”;对提供不了工资折子担保的贫困户,实行三户联保,抵押担保户的宅基地、林权证等有价物权进行放款;对没有贷款意愿又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推行由“合作社运作+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的信贷支持模式。与此同时,为了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建立了财政风险补偿基金的长效补充机制,力争到2017年,全县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
严格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作用。进一步加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筹建力度,力争到2016年实现全县贫困村全覆盖。目前,共建成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社87个,其中贫困村37个(今年组建26个)。积极探索以扶贫资金互助社为平台,政府、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组织捐资、注资、多元开放的扶贫互助资金融资方式,放大资金增量,并允许将扶贫互助资金作为担保资金,撬动金融机构贷款,放大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规范贴息政策,确保贫困户充分享受利率优惠。整合各类财政到户贴息政策,对贫困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按基准利率由政府全额贴息。县财政注资1150万元成立信贷担保公司,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近三年累计落实各类惠农贴息贷款2.41亿元。同时,县政府与承贷金融机构,研究制定了有别于普通客户、一般信贷产品的政策措施和发放程序。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严格按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贷款贫困户花名册发放贷款,并做到不随意抬高贷款门槛,不提前扣除利息或结息,杜绝了各种形式的不合理收费。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甘谷县大石乡借助双联春风和***,紧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加强培训“引”民富。大力实施劳动...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