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预脱贫65个村,4.5万人;2016年预脱贫48个村3.1万人”。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这张试卷上,书写出合格答卷,甘谷县精心实践,大胆探索,成功开创了产业扶贫的***新模式。
模式一:地域特色育产业。立足于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优势,研究制定了“43633”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县形成了以蔬菜、果椒、养殖、劳务四大产业为支柱,以辣椒、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格局。打造了“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示范带”,构建了“主产区精细菜、河谷地设施菜、浅山区旱作菜、南后山冷凉菜”四大区域化种植布局。建成了金川—白家湾—六峰、安远—礼辛—谢家湾“两大百里林果示范带”。形成了以优质瘦肉型商品猪为主,覆盖散渡河、清溪河流域及渭河南北浅山片区的“一园两带三片”养殖经济圈。同时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探索形成了“招工、培训、输转、维权、引资”五位一体的腾达模式。
模式二:农技培训育产业。着眼于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技术的问题,坚持把产业扶贫与科技扶贫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培训载体,在“输血”的同时更加注重“造血”。一方面,整合各类农技培训项目,邀请专家教授和技术能手传授先进实用技术,更加注重针对产业特色和群众需求确定课题,提升了培训效果。另一方面,整合全县农业技术力量,实施了“百千万农技结对帮带”工程,采取“一带十”方式,近200名农技干部结对帮带1980户科技示范户,就近帮带19200多户贫困户,放射状扩大培训效应。
模式三:双联帮带育产业。着眼于增强帮扶力量,扩展帮扶效果,全面推行“2+1”帮联模式,由1名双联干部联系1名技术能手或致富能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共同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技术或缺资金的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闻推荐
...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