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少娟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保障,而优秀的人才团队,更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助推器。以蒋文凯、柳根平、王亦东、王东明、杨正法、韩培义等为精干力量的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正是这样一个团队。技术中心以“科技创新,市场导向,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为己任,遵循“明德格物,精韧不怠”的职业品德,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谈起他们团队所创造的一个个成绩,高级工程师、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蒋文凯满是自豪:“我们的技术中心是国家级技术中心,我们的团队由一大批技术人员支撑,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27人,工程师28人,助理工程师10人,拥有省、市学术带头人11人,都是敢啃骨头、有钻劲的优秀人才,平均年龄31.3岁,年轻而有闯头,在全国同行业来说,非常有竞争力。”
技术中心通过多年来不断开拓,研制的各类产品共有6大类20个系列,180多种规格,在国内同行业中品种最多、规格最全。其中钢管端头扩径机、数控剪切中心、立式剪板机等主导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液压角度剪、移动式压力机、型材弯曲机、钢板斜剪线等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领先水平,JCOE、UOE、ERW、螺旋焊管等替代进口制管设备,龙门移动式液压机、角度剪切机、型材弯曲机等均匀为国内首创,独家生产。特别是在JCOE制管设备领域,研发能力和产品档次均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研制开发的目前世界最大的数控剪切中心获国家“863”计划、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科技成果。2007年以来,已获国家专利59项,各项科技奖励2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已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市场开发部部长、主任设计师柳根平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创新能力,是一位“多产”的机械设计师,获2002年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2003年度全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07年获第六届“甘肃青年科技奖”。他告诉记者,他们主持研发的TDQC12系列剪板机和TDW67系列折弯机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债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资助。“这两款产品和其它同类产品比起来所有的参数是最优的,结构是最简单的,性能是最好的。参加了2008年数控机床展,得到了全国数控机床最高奖项春燕奖。”柳根平说。
拥有“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劳动模范”等头衔的技术中心副主任王东明主持完成了国家“863”科研项目,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他告诉记者,技术中心围绕“创新为魂,和谐利基,奋进无垠”的企业核心理念,在老中青三代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填补国内空白的钢管端头扩径机的研发工作,是技术中心教授级高工,经过不断的改进、调试,最终将这一新产品研制成功,而且出口墨西哥等国家。
作为技术中心“领头羊”的蒋文凯,2004年获“全国职工技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同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他设计的新产品多达160项,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各类奖励20余项,拥有国家专利13项。蒋文凯告诉记者:“根据市场需求,为市场、用户提供‘量体裁衣\’的产品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工作中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只是通过日常积累、观察、研究。一年有4至5个新产品问世且没有失败过。”
对于技术中心没有失败经历,在庆幸的同时,蒋文凯觉得,这更是对自身研发、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最好肯定:因为,这是一支团结、和谐、战斗力强、研发新产品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团队。
就人才的培养蒋文凯告诉记者:“我们给年轻人给机会、压担子,放心使用,严把审核关,让他们参与新产品从研发设计到制作成品的全过程,让他们在工作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为企业储备科技创新人才。”
正是这样一支团结、和谐、竞争力强、技术领先的团队,获得了社会的认同,2001年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2008年成立甘肃省制管及锻压设备工程研究中心,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蒋文凯表示,下一步,技术中心将以不断进取的团队精神、雄厚的研发能力、崇尚学习和创新的良好风尚,研发一流产品、创建一流业绩、打造一流创新型团队。
新闻推荐
□记者杨栋【本报讯】在“效能管理年”活动整改阶段,对于市上确定的重点问题,市委宣传部及时召集市文化局、天水日报社、天水电视台等协助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加强...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