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市委五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强调,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全力保障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生活的保障和改善,构筑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过去的五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巩固扩大,涉及天水市的26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围绕解决群众关注的就业、住房、社保等实际问题,每年为群众办了一些覆盖面大、受益面广的实事,使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就业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农村享受低保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农村贫困面较“十五”末下降了6.27个百分点。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我们取得的成就实属不易。
我们也必须看到,天水市去年人均生产总值7584元,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30.8%,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9%。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光是这一组数字,就知道在天水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多难、任务有多艰巨。我们一要认清形势,二要坚定信心,全力推进跨越式科学发展,努力完成“十二五”有关民生的主要指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省和市两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全委扩大会议就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我们在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时,要牢牢把握民生这个核心议题,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着力改善民生。民生是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六个本质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与民生相连,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原则。一个民生困顿、穷富分化的社会不是和谐社会,而群众就业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要建成和谐社会也难。我们要按照市委的《建议》提出的要求,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城乡困难家庭住房、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等工作,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今后天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主题。
新闻推荐
□记者陈少娟【本报讯】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从12月1日起,天水机场在每周4个航班(一、三、五、七)的基础上再增加3个航班(二、四、六),达到每天一班,确保广大旅客的出行。与此同时,天水至西...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