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少娟吴凯飞
在初冬的山川大地里,小麦已探出了稚嫩的芽——这里正孕育着希望和来年的丰收……
记者在市农业局了解到,全市秋播工作已全面完成,共落实秋播作物269.93万亩。其中冬小麦198.74万亩,冬油菜53.19万亩,蔬菜15.17万亩;其它作物2.83万亩。
种植结构合理播种质量高
今年,天水市秋播工作按照省上有关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县各级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千方百计提高秋播质量,秋播工作开展顺利。
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县区引导农民适当调减了易旱区、山坡地及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川水区、塬区等稳产高产区小麦面积,促进小麦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生产布局逐步优化。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较去年减少3.52万亩;稳定冬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效益和品质。各县区以川塬和浅山地区为重点,积极推广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共落实双低油菜面积11万亩;反季节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及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加大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开发力度,积极引进示范优质高效蔬菜新品种,提高生产效益,秋冬茬蔬菜生产面积比去年增加2.89万亩。
靠实责任落实技术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搞好秋播工作,市农业局及时组织,对全市的秋播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县区也及时开展了小麦品种观摩、菌源残存和秋播种植意向调查,层层靠实责任,确保秋播工作顺利进行。
在秋播生产中,各县区突出良种引进推广工作,优化作物品种布局,制订了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布局方案,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品种布局的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品种布局。全市重点示范推广了冬小麦良种(系)24个,面积15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9%。市县种子部门积极引进了抗锈高产、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设立试点,确定专人负责试验。同时着力搞好种子统供和包衣工作,落实种子统供1301万公斤,种子包衣900万公斤,包衣率达30%。建立小麦良繁基地13万亩;全力抓了旱作农业技术措施的落实。各县区大力推广耙耱保墒、浅耕蓄墒等保水蓄墒措施,提高抗旱生产水平。同时,在适宜地区推广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完成机引播25.98万亩,落实全膜覆土穴播小麦17.3万亩,比去年增加5.3万亩;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广泛动员群众积造有机农肥,示范推广“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的技术服务模式和配方施肥技术,做到了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全市秋播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200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抓药剂拌种,从“源头”治理病虫害。完成拌种面积216万亩次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县区,指导群众及时开展了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秋苗期病虫害防治。
物资充足服务到位
各县区按照秋播计划,加强了对秋播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确保了秋播所需。市县种子管理部门及早开展了余缺调剂工作,组织群众串换种子,并增设供种点,延长供种时间,方便群众购种。全市共投入种子3030万公斤,各类化肥15.38万标吨,农药150吨,农膜1038吨,积送农家肥8.6万吨,播种机械0.38万台。同时,积极开展了秋季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做好农资质量抽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密切监控重要农资市场价格,确保了秋播生产需要。
秋播期间,市农业局印发了《关于成立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的通知》,各县区相应成立了粮油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加强技术指导,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增加资金投入,冬小麦和冬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已落实到乡、到村、到田,明确了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制订了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实效。同时,市农业局及局属有关单位抽调35名技术骨干,组成7个工作组,下乡蹲点,进村入户,服务到田间地头。从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农机培训等方面入手,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秋播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目前,冬小麦除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外,大多进入三叶一心期,长势较好;冬油菜长势旺盛。大田播种冬油菜已全部封垄,一膜两年用点播冬油菜已全部出苗,大多在幼苗期,少部分已封垄。
新闻推荐
□记者姬旺芳【本报讯】近日,民进全国先进地方组织、先进基层组织表彰会在北京召开。民进天水市委会被授予“民进全国先进地方组织”称号。民进天水市委会多年来在探索新形势下地方组...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