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璟通讯员曹彦春
初冬时节,徜徉在西汉水南岸的秦州区天水镇咀头村千亩设施蔬菜大棚基地,看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蔬菜,让人切身感受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项目给咀头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第一轮扶贫开发十年工作中,秦州区积极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使中梁乡何家庙、天水镇咀头、汪川镇西山堡等11乡镇60个村11821户55765人普遍受益。项目区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853元提高到2009年的2629.65元,人均产粮由2006年的326.49公斤提高到2009年的396.92公斤,项目区大多实现了乡有品牌、村有产业、户有项目的新格局。
说起秦州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创新思路和可喜变化,副区长刘小平说:“为了收到整村推进一村、整体脱贫一村的效果,我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产业扶贫是全区贫困村整体脱贫的最好出路。因此,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把扶贫资金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产业化方向倾斜,形成了浅山干旱区韭菜产业、设施大棚蔬菜、苹果产业、大樱桃产业、核桃产业、中草药产业、马铃薯产业、肉牛养殖等九大主导产业,从而为实现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市场效应、服务‘三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正在大棚里劳作的搬迁户赵敏说:“我种植了两个蔬菜大棚,这两个大棚年收入相当于过去10亩大田小麦的收入。有了这种依托扶贫项目建成的稳定增收的好项目,我们就有了致富的奔头,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据村支书刘安奇介绍,村上的大棚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豇豆、黄瓜等。每棚一茬的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按1亩地建2个大棚计算,亩均增收在7000元左右,这比种植1亩大田小麦的收入高出10倍多。
区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在天水镇咀头村、藉口镇高庙村、杨家寺乡跃马村等8乡8村,实施了基础设施、增收项目、科技扶贫等11大类的项目,新修了1350亩梯田、20公里道路,种植5000亩优质核桃、475亩架豆王、1000亩大樱桃,建了500个蔬菜大棚,成立了8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合作社等,使项目区1660户7876人普遍受益。
整村推进这种握紧拳头办大事的扶贫方式已在秦州大地的广大农村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它掀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再一次谱写着扶贫开发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一、招商。乾元公司钢材专营区,经营酒钢、龙钢、安阳等各大钢厂建筑用材和生产用材,有办公用房,8-100吨吊车租赁,交通方便,1、场地出租;2、办公室出租;3、仓储(带储、带运);4、联营二、招聘。1...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