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时评
本期主持惠庄
乍一看,关于秦州区17条街巷改名的方案很有想法,更名方案兼具古秦州的城建特色,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让人眼前一亮。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方案拟定者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在创建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及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大势下,这份更名方案显得很“给力”。可是再仔细想来,这并不是一份只供纸上玩赏、品味的东西,而是要被像标签一样贴在每一条街巷上的。是的,这些代表着天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新的街巷名,的确是可以唤起作为一位历史文化名城居民的文化自豪感,这些新的街巷名看起来很美,记起来也不难,可是作为街巷名,它最重要的功能无非是用以确定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这个城市的地理方位,既然旧的街巷名能够很好的履行这种功能,却要用一个新的名称去替换这种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系统,而新的街巷命名有可能引起人们记忆的混乱,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烦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我怀疑这个更名的必要性。
再进一步说,街巷命名固然要尊重历史,承载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现实,尊重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一句话,既然命名街道的终极目的是便于社会管理和人们生活的方便,那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毕竟,街道不是历史教科书,能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固然好,如果没有,那也无妨。通常,当人们接触、寻找或使用一个街巷时,他(她)首先要知道的是一个社区、一个单位,或者某个人的地址,而不是这个街道所体现的城市、地理和文化的内涵。
况且,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一个街巷也有一个街巷的历史。比起那些久远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街巷的历史熔铸于于每个居住者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更为亲切生动,鲜活。就像一个村庄是一个农村人的故乡一样,街巷其实才是一个城市居民真正的故乡。当他们一出生,他们的命运和人生及长久和记忆和怀念,就和这个街巷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和那些出生于同一个街巷的童年玩伴,或者某个富有特色的建筑,以及这个街巷的名称(不管它叫什么)连在了一起,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在他们的美好回忆中,故乡就是故乡,至于它叫什么应该是无关紧要的。街巷更名,也应该尊重人们的情感,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一部分吧。
还有,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天水市有一批街路巷的名称被更改,仅秦州区就被改了70条街路巷,像“箭场里”被改为“前进巷”、“砚房背后”被改为“文革巷”、“十方堂”被改为“反修巷”、“玩月楼巷”被改为“解放路”,政治色彩极强。一些能承载天水文化、天水地理和历史的一些古老地名的消失,的确是让人遗憾的事。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文革作为新中国重要的事件,它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值得后人长久深思,让一些街巷铭记这段历史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我们今日的生活。就是明日的历史,何况文革已成了历史,文革作为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事件,它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说街巷命名应该尊重历史的时候,不应该将这段历史排除在外。
从现实的角度讲,街巷名称的突然变更,不但对所涉及街巷的居民心里及情感催生不适,也会相应给他们的生活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户口本总得换吧,身份证总得换吧,花钱虽然不多,但麻烦是有的。而且对政府来说,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行政成本:除了大规模的更换各种证件、路牌,许多所涉的文档及旅游宣传资料得重写,一些单位的信封稿纸得作废重印。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大规模的街路巷更名,必要吗?
弘扬城市历史有多种方式,你可以鼓励、扶持富有地方特色和城市历史的文艺精品,也可以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节会,等等。依笔者之见,与其花代价更名,还不如拿一笔资金用以鼓励精品文艺创作,这既体现了政府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决心,也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范,何乐而不为,倘或出现一本《白鹿原》那样的精品,何愁我天水不能名扬天下!
新闻推荐
□记者漆艳【本报讯】1月12日,天水市召开无偿献血回访座谈会,主要分析当前全市推进无偿献血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推动天水市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会议指出,无偿...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