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宗禾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份重要文件全面阐述了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建设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就天水市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强民生水利建设,使水利更好地惠及民生、造福于民,天水市水务局薄海明局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哪些明确要求?
薄海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于2011年1月29日正式公布,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水利的战略地位。
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这样的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长期治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定,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力量、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文件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记者:天水市农田水利的薄弱环节主要有哪些方面?
薄海明:一是保灌面积少。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没有大型灌溉工程,全市保灌的面积有限,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渠系水利用率低,建设维护资金严重不足,运行维护缺少经费。
三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随着天水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矛盾日益突出。据测算,天水市城区需水量到2010年达到5700多万吨,2020年需水超过1亿吨。从目前天水市城市水源情况看,缺水量很大。
四是堤防建设欠账大,防汛隐患多。城市设防标准普遍较低,村镇险段很多,抗洪防汛能力差。
五是水利水保行政执法任务艰巨。渭河干支流河道采砂管理难度大,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执法力量薄弱,经费不足,水行政执法难以有效开展。
六是水利专业人才匮乏。水利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不高,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突出,与新时期水利大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原因,我们要采取得力措施,下决心解决好。
记者:今后一段时间天水市民生水利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
薄海明: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长期的过程。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天水市将从五个方面加强民生水利建设,使水利更好地惠及民生。一是突出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民生水利问题。“十二五”期间,天水市将解决农村150万人饮水安全,修建上磨水库城市水源工程、藉河高桥头水库、张家川县富川水库和引洮二期等重点供水工程;二是着力解决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民生水利问题。“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45处,新建加固中小河流险段堤防工程180km,对清水的柳林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三是全力解决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提水泵站建设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发展的民生水利问题。“十二五”期间将全市7县区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2处,新建中小型灌区10处,完成泵站更新改造工程4处,新增灌溉面积8.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6万亩;四是重点解决好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直接关系城乡人居环境的民生水利问题。“十二五”期间将实施武山、张家川、清水、秦安4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开展7县区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项目,完成高标准梯田1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7km2。实施秦州区上磨水库,张家川县东峡水库、石峡水库,秦安苏家峡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工程;五是切实解决好水生态环境整治和水价改革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民生水利问题。
记者:请问2011年天水市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薄海明:今年全市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兴修优质梯田30万亩,解决3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修建堤防工程60公里,争取水利项目资金4亿元以上。
全年工作要突出一个重点、重视二项工作、抓好三个重点县、办成四件实事,为全市“十二五”水利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即:突出争取4亿元项目资金为重点,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和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切实抓好秦安、甘谷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秦安全国坡改梯试点县,努力办成解决30万农村人口通自来水、兴修30万亩梯田、修建60公里中小河流堤防工程、改造完成5条灌区节水配套等四件实事,促进全市水利建设跨越式科学发展。
新闻推荐
...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