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胡丽霞
5月29日至6月3日,甘肃省“走进大关中”采访团一行在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光庆,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崔福祥的带领下,深入西安、咸阳、杨凌、宝鸡、天水四市一区进行详细采访。一路上,关中地区把崛起当成一种理念,大跨步向前发展的精神势头给采访团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化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5月29日,采访团一行进入陕西,西宝高速上不断出现的“把陕西打造成文化大省”宣传标识首先让我们感受到了陕西浓郁的文化气息。而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西安的大唐文化,咸阳的秦汉文化,宝鸡的周秦文化,文化成为了我们了解每个采访城市的“名片”,也成为我们此次采访中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
西安、咸阳、宝鸡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深厚历史文化,如何既能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又能让这种文化为经济社会服务,西安曲江新区用多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并进的成功之路。5月30日,穿行于大唐芙蓉园,大唐盛世的繁华依稀可见,这里已经被打造成为以唐文化为主题的皇家园林式的文化主题公园,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盛唐的灿烂文化,还可以享受游玩、购物、休闲等一条龙的服务,在这里震撼游客的不仅仅是那些宏大巍峨、绝美绝伦的建筑和园林风景,而是这里创造的经济价值,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每天有将近7000名游客,其旅游的人数都超过了兵马俑。而大唐芙蓉园却只是曲江文化产业的一个代表而已,从2002年到现在,曲江挖掘自身深厚的文化遗产,利用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打造了一大批以大唐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并在此基础上将文化产业延伸至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行业,形成了文化+旅游+市场运营的“曲江模式”。
在曲江的每一处土地行走,我们总会探求一个问题:那就是曲江这块曾经是西安最为破败的地方,为什么能在6年的时间里崛起,并成为全国争相学习的典型?
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先念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首先是“人才”的因素,正是有了曲江新区管委会智囊团队的集体智慧,才有了后来城市运营的理念,有了曲江模式的出现;其次是丰厚的文化资源,曲江充分依托陕西、西安大文化、大旅游、大文物的优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三则是以城市运营收益大力投资文化产业和公共设施,以大项目为带动,所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其后文化产业的形成。
如今曲江模式已经成为西安的代名词,说起大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西安,曲江模式已经成为了西安的名片。与西安毗邻的咸阳也将城市定位在“秦汉文化,以秦为主”,并将城市的一大批基础设施、旅游景点打造成以秦汉文化为主,秦汉文化已经被咸阳作为城市的“名片”,吸引着大批项目的进入,并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宝鸡的先秦文化、周文化同样成为一种产业,成为宝鸡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路上,采访团成员感慨,天水有着同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借他山之石,天水的崛起和发展的路或许能够走得更好更远。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当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
6月2日,采访团来到杨凌高新示范园区,一年前采访团当中的许多成员都曾采访过杨凌,那时候经过将近十几年发展的杨凌已经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的“领跑者”。从2009年,杨凌开始打造八大园区,从2009年8月动工建设到现在,规划的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八个园区,已经建成一大半
而十几年来,它的贡献更是让人刮目相看:目前在全国农业科研成果中,只有20%左右进入了转化,而杨凌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达到47%,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在不少专家眼中,杨凌模式就是对现代农业的生动诠释。
说起杨凌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宏贤说,杨凌农业能走上现代化发展的第一步是农业科技体制和机制的真正改革,从一开始园区内部就建立了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机制,瞄准现代农业的前沿领域,进行种苗繁育、无土栽培、高效节水、生物工程技术等项目的开发研究,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把国际上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甚至国际上尚未提及的课题超前进行研究,创造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建立了一套真正让投资者、经营者、所有者和社会各得其所、利益共享的长效管理机制。其次是借优势促发展。杨凌之所以成为国内目前最大、最具实力的“农科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注重发挥人才的优势。杨凌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当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济济和科研成果累累的优势,产学研相结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科学研究、科技示范、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总结出“五位一体”日光温室、“旱作节水”、“中药材的规范化栽培”、“塑料温室集约化养鸡”、“退耕还林、天然草场改良、设施草食动物养殖”等多种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模式,实现了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同步发展。第三是以科技强产业,杨凌依托辖区内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示范园,以高水平的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周边大发展,实现了生产效益大提高。目前,杨凌已成为全国成功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改造嫁接传统农业的创新典范。第四是以多功能拓发展。目前杨凌许多生产园区已经成为集新产品展示、新科技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衍生出了多种功能。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花果蔬菜,而且能看到各类动物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能玩上普通游乐园的各项娱乐活动,可以说是观光、吃喝、玩乐和采摘选购样样俱全。
在杨凌采访,我们常常能听到他们提到天水的农业高新园区的合作,有采访团成员说,我们的高新农业园区相比杨凌在规模和科技、产业化等方面无法相比,但我们现在已经属于国家级园区,借助这个契机学习和借鉴杨凌,我们或许也能走出一条现代化农业的新路。
当产业集群化发展
宝鸡是我们的最后一站,“中国钛谷”的崛起成为我们在宝鸡最感兴趣的话题。从一个不太起眼的高新园区到现在国家高新区,中国钛谷”的崛起源于产业化集群发展理念的产生。据介绍,近年来,宝鸡高新区利用国家和省市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有利机遇,发挥工业资源雄厚、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的比较优势,转变区内经济发展方式,确立了“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目标,加快集群化进程的步伐,新区内已经形成了钛及钛合金新材料、高速铁路装备、现代石油钻采传输装备、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装备、中低压输变电、机床工具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集群,目前,七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已占到全区总量的90%以上,有力地提升了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围绕‘海绵钛—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合金材—钛复合材—钛材深加工产品\’纵向产业链以及‘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专业孵化、钛材交易、其他社会中介服务\’等横向服务链,形成‘一个产业园、多个园中园,一个大产业、多条产业链,一个大集群、多个小集群’的发展格局,使宝鸡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钛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琳如此描绘中国钛谷的发展前景。有采访团成员表示,天水目前也正在发展以装备制造业及新能源为主的产业集群,宝鸡高新区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从他们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平台等各个方面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
无论是文化、农业还是工业,关中地区都在快速崛起。走过关中,再回过头来看天水,我们深深感受到,天水要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迎头赶上,还有许多路要走,我们不仅要积极主动,更应该拿出一系列的举措,依托我们的优势,全力实现天水的跨越式科学发展。
新闻推荐
□记者李海峰【本报讯】6月10日,天天天水网以“关注民生、关注就业、关注社会”为主旨的专题频道正式开通,全面聚焦天水市培训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5月30日,市人力...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