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旅游节,重在文化,要想让伏羲文化旅游节展现经久不衰的魅力,就必须将伏羲文化研究引向深入。市委、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1992年10月中旬,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首届伏羲历史文化研讨会,应邀国内外50多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深入研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于1994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结集出版《伏羲文化》一书。《伏羲文化》成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伏羲文化的论文集,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一致好评。1995年10月,天水市举行了第二届伏羲文化研讨会,此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由66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及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等人选。天水伏羲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伏羲文化的研究走向专业化,使得伏羲文化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拓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水伏羲文化的研究、开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
今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召开的“中华始祖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学术界近80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以“伏羲文化”为重点,展开热烈讨论。会上会下,传递着一个共同的感受和认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无疑是全国研究伏羲文化的中心。
从“伏羲文化”的提法到今年节会“中华始祖文化”的研讨,是伏羲文化所包含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内涵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正如在中华始祖文化研讨会上,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大国学中心主任、教授伏俊琏所说,伏羲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商朝末年至今3000多年间,民间对伏羲的文献记载从未中断过,魏晋、唐、宋学术界更是达到研究高峰。始祖文化内涵的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时间所积垫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将民族的性格、精神都融入其中,所以说始祖文化的内涵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涵。伏羲“一画开天”创立古老的华夏文明,形成以伏羲文化为本体的华夏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掘、研究伏羲文化对于探寻中华文化本源尤为重要。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周宜兴在发言中提出,始祖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认同感的大厦,也是一个民族得以一代代继替发展的基因。天水有“伏羲文化”与“大地湾文化”在空间与时间上,双双重合的独特优势,“伏羲文化”与“大地湾文化”的结合,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再上溯3000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如今,作为“伏羲故里”的天水,正在以伏羲文化为中心始祖文化向世人展世人展示独特的人文内涵、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在提高天水知名度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伏羲文化旅游节不仅使海内外华人前来谒拜先祖,也使许多学者、艺术家们不远万里来天水汲取艺术养分、寻找艺术灵感、发掘艺术瑰宝。同时,还吸引了海内外一些企业家、投资商的目光。
每届的文化旅游节期间,天水市配合节会举办的商品展示展销和各地风味美食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展示展销活动主要包括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日用品、农副土特产、地方工业名优特新产品、各地特色精品美食。
来自杭州的毛艳青已经是第五次参加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商品展示展销活动了。毛艳青说,她的丝绸产品销量一年比一年好。因为参加节会的次数多了,每年都会有一些老顾客专程前来购买她们的商品。她说,很多人都是到苏杭去旅游时,才有机会买到杭州的丝绸产品,现在有了“伏羲文化旅游节”这个平台,外地商家有了把当地特色产品推向天水的机会,而天水的消费者又不用出家门便也能买到杭州丝绸。
福建茶商王灿禄来天水十几年了,参加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商品展销会也已经有十届。他说,现在节会商品展示展销会越办越好了,商家的销量也是年年在稳增,天水消费者的潜力很大。
四川商人余祥是第一次参加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商品展示展销会,他说,这两年老乡们都在说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商机很大,他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没想到展示展销会的规模很大,人流量。从这几天的销量来看,他准备的商品可能不够充足。余祥笑呵呵地说,明年他一定还要来。
节会期间举办的商品展示展销会不仅为客商们提供了销售平台,也为当地提供了短期的就业机会。正在一家重庆麻辣美食摊位打工的市民余女士快五十岁了,她说,这几年每年节会,一些展销商都会雇用短工,这是她第三年来这里打工,每天工资60元,自己感觉还是不错的,干一天算一天,工资当天就能拿到。记者了解到,像余女士这样,每年都有一批年纪在40—50岁间的妇女选择在节会期间打短工,一些大学生也会选择在节会期间为展销商家打工。
如果要为古城为伏羲文化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发展寻找一把度量的标尺,那就是旅游;如果要为古城文化建设寻找一个见证,那就是旅游。随着伏羲文化旅游节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远,在其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了投资商的目光。
尤其是近些年来,天水旅游业坚持解放思想,立足改革,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文化交流为先导,扩大外联促销,拓宽旅游市场。根据旅游资源、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积极开辟游客需求旅游线路产品,重点向外推介以伏羲文化寻根访祖游、麦积山石窟艺术游、休闲度假生态游为主的特色旅游线路。同时,随着伏羲祭祀大典和伏羲文化在中央主媒体和海外媒体报道的影响,天水及以伏羲文化为依托的天水旅游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知名度扩大。在国内方面,以周边的兰州、宝鸡、西安为依托,向全国各地辐射,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特别是在建设文化大市以来,天水旅游依托以伏羲文化为龙头的特色的文化建设与开发,文化内涵在旅游业中的优势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旅游业的发展引领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特色旅游商品销量明显增加,各大景区旅游商品销售网点成为展示天水特色旅游商品的主阵地,飞天雕漆、大漠鞋业、秦安草编、麦积珠绣等地域特色旅游商品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购买。据数据显示,仅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我旅游市场3天共接待游客9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42.98%。
今年以来,天水市在央视播放旅游广告、组团赴关中强势营销、利用国内重点旅游宣传平台全力推介、加大景区硬件设施完善和软件服务提升,“羲皇故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陇上江南·麦积山5A级景区”两大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显著增强,而畅行的宝天高速公路、天定高速公路、天公路吸引的周边省市自驾游、探亲游、学生游、家庭游、休闲度假游的游客增多。端午小长假,全市星级宾馆饭店入住率较高,平均达到90%以上;全市非星级宾馆饭店特别是快捷酒店因其价格较低、经营灵活深受家庭和学生旅游人群的青睐,入住率平均达到98%,部分宾馆达到100%。
今年节会期间,慕名而来的江西游客陈先生因事前没有做足功课,到达天水后,星级宾馆家家爆满,住宿问题差点没法解决,最后终于在一家假日酒店联系到一间退房。陈先生说,没想到在天水住酒店这么紧张,有了经验下次一定要网上预约。
依托于伏羲大典举行的文化旅游节,是扩大交流、促进发展的盛会,展示了名城风采,加强了区域交流。天水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海内外嘉宾云集天水,同根同祖,中华共祭,感受羲皇故里悠久历史文化,领略陇上江南秀丽自然风光,体验名城天水独特风土民俗。公祭大典致力于打造中华祭祖圣地,充分展示了天水始祖文化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成为甘肃及天水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举办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来宾奉献了精彩难忘的文化旅游盛宴,促进了天水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打造了天水特色文化的一个品牌,扩大了天水的知名度,也给天水人民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再次,加大了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伏羲文化旅游节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文化资源,为天水创造了新的旅游黄金季节。
2.伏羲文化品牌更响亮
3.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4.天水旅游出现蝴蝶效应
搀
山
随着本届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圆满收官。以伏羲文化为主线的旅游节会在天水已成功举办了24届。而随着节会影响力提升,也将天水历史、文化、社会、生态、民生诸多方面对外界给予了全方位的展示,彻底改变了外界个别人将天水视为“落后地区”的看法,从而赢得了旅游者、投资者的青睐,不仅提升了天水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助推了天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节会经济被称为21世纪新兴产业经济,天水历届领导“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举办节会,通过节会的平台和载体,不断提高天水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使天水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愈来愈来紧密,实践证明,节会已成为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周文涛摄
1.了解天水的一扇窗口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具有“龙城”和“羲皇故里”的美誉。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文化和共同文化信仰,它具有“创造、奉献、和谐”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最为可贵的民族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天水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四海归宗,来天水参观游览、祭拜伏羲者络绎不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深切地体会到文化的重要性,全国各地借助传统文化活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日益显著,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作为羲皇故里的天水,适时推了伏羲文化寻根问祖的文化概念。
1988年,天水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决定恢复伏羲公祭大典。1989年又创办了伏羲文化旅游节,在不断吸收传统祭祀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祭祀程序,丰富了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内容和内涵。2005年,伏羲公祭升格为省级公祭活动。2006年,天水太昊伏羲祭祀荣列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伏羲文化旅游节”自举办以来,天水市已经连续多年在北京等各大城市举办了天水风情艺术展,协助拍摄了《麦积烟雨》《山道弯弯》《梦绕麦积》等电视剧,制作了《麦积风光》《羲皇故里名胜多》等专题片。每逢大典之际,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建设》《光明日报》《香港文汇报》等近百家媒体进行报道宣传。近两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多次来到天水,拍摄“羲皇故里行——伏羲文化”专题片。今年,央视4套、甘肃卫视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10多家媒体将对癸巳年伏羲公祭大典进行现场直播。
从民祭到市祭,再到省祭,随着伏羲文化旅游节的规格越来越高,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完善,以伏羲文化旅游节为平台,将商贸洽谈、旅游推介、招商引资、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集于一炉。来自海内外嘉宾、记者云集,旅游观光,采访报道,对提高天水的知名度,推动天水经济建设作用显著提升。伏羲文化旅游节影响越来越深远。历届推出的伏羲文化研讨会、杜甫诗歌研讨会、诸葛亮研讨会、明星演唱会、大型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了天水对外影响和知名度,从而使以伏羲文化为中心的天水地域文化为世人所日渐了解,伏羲文化正引领着天水地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燕芸】全市“双联”行动后进单位约谈会7月3日上午在天水迎宾馆召开,会议通报了全省“双联”行动大督查、大调研中反馈天水市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动员各单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寻...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