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宋建荣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时至今日,他已是市农科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天水分中心主任。
宋建荣毕业至今从事科研工作已经29年,始终与天水小麦抗条锈育种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把业务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兄弟院所同行学习,特别是向本单位老同志学习,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推动小麦科研事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宋建荣投身农业科研事业以来,从一名普通的农业科技人员成长为一名科技专家,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科学严谨,务实求真,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为天水市的农业科研工作奉献着。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始终扎根田间地头。尤其农忙时,始终与同事一同生火煮饭,从播种、中耕除草、施肥喷药到授粉、选种收种等一系列工作长期驻点不回家。29年来,宋建荣和同事共选育出优良株系近20000余个,提供鉴定品系近千份,参加区试品系近百个,参加和主持育成新品种(系)48个,参与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00年至今主持的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研究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4项、国内领先水平4项。独著或合著发表论文32篇,多篇论文获奖。
宋建荣始终把为农民增收、为农业增效作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搞好科研促转化,抓好转化促科研的方向,坚持在广大农村地区搞科研,将引进和争取的项目引入天水市适宜地区进行开展,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并提供第一手的示范技术。同时注重加强对外合作,参与联合申报项目,促进技术交流,尤其是近五年通过技术交流合作,争取到了一大批项目,其中参与和主持的国家项目4项,省级项目12项,解决了许多研究和生产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抗条锈性选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每年在全市及周边地区不同生态区建立生产示范及良种繁殖基地共20多个,共生产示范及繁殖各级各类作物良种9616.2亩。累计示范推广种植面积1800多万亩,新增社会效益2.8亿多元,对我国条锈病疫源区的条锈病有效控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
29年来的辛勤努力,宋建荣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郁】今年上半年,全市审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审计职责,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充分发挥了审计的监督职能、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各项工作都...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