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丝绸古道
国际马文化节
暨中国西部画马王
王一作品国际城市巡展
王一书香门第出身,幼年喜马、放马、骑马、画马。早年跟随族兄习画,后上大学师从著名画家吴作人弟子娄傅义先生学习油画,毕业后在大学从事教学、美术编辑、策展设计工作。并担任成都理工大学、南通纺院、西北师范大学兼职、客座教授。是甘肃艺术家中唯一在发达省份高校应邀设有艺术研究所的人。被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同行称为中国西部文化艺术奇人。是国内首个在敦煌鸣沙山举办敦煌服饰发布会的人;是中国现代研究丝绸古道纤维时尚文化产业发展开拓的奠基人。现任甘肃省服饰设计师协会主席,敦煌服饰研究院院长、西部天马画院院长、西域马文化研究所所长。擅长油画、小说、古典诗歌、服饰设计、服饰模特音乐编导,尤其擅长水墨画马。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央九台、浙江卫视、上海卫视、江苏卫视、广西卫视、香港电视台、法国电视台、新加坡国家电视台、南通电视台、甘肃卫视、甘肃广播电视台,兰州电视台、天水电视台做过专题跟踪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服饰报、读者欣赏、东方时尚杂志、甘肃日报、湖北日报、南通日报等做过大篇幅深度报道。
为推动丝绸古道马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以及迎接即将到来的传统的马年,由第二届丝绸古道国际马文化节组委会,西域马文化传播经纪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丝绸古道国际马文化节暨中国西部画马王王一作品国际城市巡展兰州启动,大西北网、鑫报携手西部画马王王一大师,将在兰州地区投入1000幅“马到成功”小型张国画作品,并举办以“马”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与广大爱好者分享马的奔放、豪迈、激情、高贵、成功和吉祥,感受马文化的绵长深厚,分享马王艺术作品的收藏快乐。
画马王王一,幼年喜马、放马、骑马、画马。有油画学术背景,有深厚的美术绘画功底。成功举办过十二届敦煌国际服饰模特艺术大赛,近来,犹如一匹黑马,活跃在西部画坛,因善画马,被誉为西部画马王,画技独特、不落俗套、形式多样,或写意、或风景水墨、或水粉水彩,作画时姿如舞蹈,势如奔马,片刻间天马神韵笔墨浓淡相间跃然纸上,筋骨分明、扬鬃亮蹄、飞逸遒劲,呼之欲出。所画之马神态各异,或嘶鸣或奔驰,作画时常有人群围观,有着超强的艺术性和动态感,声誉日隆,很多画作在现场就被人收走。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个物种深刻地刻画了南北两地的迥异。甘肃是马踏飞燕的故乡,西北是马的故乡。马的驯化史和利用贯穿着人类文明史。马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崇爱的动物之一。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北方的草原兄弟民族已把马驯养成家畜,而在汉民族历史发源地的黄土地带,约在五千年前马匹已成为六畜之一。至少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里,我们的祖先早就以先进的姿态在养马方面展现在世界上。奔腾不息的龙马精神是中华文化积淀中最宝贵的一部分。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在他的《马》一文中说:"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类对他的利用和感情超过任何动物,延伸出了诸多寓意。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龙马精神、万马奔腾、快马加鞭、马不停蹄、老马识途、马叫人欢、千军万马、归马放牛、厉兵秣马、率马以骥、倚马可待、心猿意马、老骥伏枥、指鹿为马,这些成语融入了人们对马的喜爱,对马的感情,对马的希望。据调查,在所有动物的成语中马的贬义词是最少的,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马”则时时相提并论。
马象征刚健、忠诚、热烈、高昂、升腾、饱满、财富、昌盛、发达;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不拘一格降人才”来比拟。马是进发和胜利的象征,马更是鼓舞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马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有人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种动物,像马那样对人类早期的存在和成长,对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过如此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种动物,像马那样如此具有人性的光辉,以至于今天的人类要经常回首沉思、凝望着它们找寻我们常常会失落的高贵品格。”在所有动物中,马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变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代马被广泛地应运到生产、战争、交通、运输、贸易通迅、科技等方面。
在古代,耕作中马是人类最得力的助手,在交通运输中马是最快的工具。马更是战争的利器。马上得天下,马下失天下。在冷兵器时代,马相当于热兵器时代的坦克。秦始皇的祖宗就是以养马起家,而后吞并六合横扫八荒。长城就是为了防止游牧民族的战马南下东进而修筑的。赵武灵王提出 “胡服骑射”把战车扔到了历史的垃圾堆里,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改革。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屯垦,马成了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原王朝引入了西域良马,以马制马防御少数民族入侵,马又成了安定和平的屏障,盛宋更是将马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开辟了茶马互市,甚至将马应运到了休闲娱乐中,马上运动项目——马球被开发出来了。在成吉思汗时代,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明代,因耕战和政治需要,统治者专门出台了“马政”。清代更是马上打天下马上守天下的时代。
马之于中国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烙印,是一种情结,马深深地渗透在中国的文化审美中。在我国,马的形象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后来,青铜器上的狩猎图也出现了马的形象。古代画马名家如毛惠远、岐王、曹霸、杜甫、赵孟頫、郎世宁等不胜枚举,近现代有以奔马成名的徐悲鸿及其弟子刘勃舒。
甘肃是马文化的胜地和福地。先秦曾在这里养马起家、汉唐长驱河西开疆拓土,宋代茶马互市在这里兴起,马踏飞燕中国旅游标志在这里出土,现今世界最大的马场也在这里……
马路上现在虽然奔跑的不再是马,但马文化却深长隽永地留在了我们生活中。“骏马奔腾报捷来”, 马年即将来临,第二届丝绸古道国际马文化节暨中国西部画马王王一作品国际城市巡展,率先在马和马文化的故乡甘肃率先启动,掀起一个说马、论马、画马、赏马的文化热潮。随后一系列活动将通过大西北网、鑫报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记者张云文/文马朋艺/图
新闻推荐
◇记者王志俭文/图关键词:宋家滩健身昨日10时许,兰州街头寒风凛冽,可雁滩宋家滩健身广场上却热闹非凡。两个乒乓台上四名选手凑对厮杀。防守一方选手时而搓吊小球,时而...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