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316国道进入娘娘坝镇钱家坝村路段,一座融入了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风格的特色新农村社区会让过往于此的人瞩目赞叹,这座颇具建设规模的新农村民居的崛起,让涉及柴家庄、马家坝、小南峪等3个行政村的2000余村民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美丽天水乡村行第十站”将与您一同进入钱家坝山水宜居城镇核心区。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惊喜
娘娘坝镇钱家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航拍记忆
■村民眼里的钱家坝集中安置点
■钱家坝;异彩绽放的“丝路风情小镇”
如果没有政府的全力帮助,这样的居住环境,想都不敢想。”10月11日,现居于钱家坝易地扶贫安置小区的原柴家庄村民高荣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像高荣锋这样点赞的声音,已成为村民的共鸣。
如果说2013年7·25暴洪灾害让娘娘坝镇的部分村民失去家园,那么该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钱家坝安置区的建成,着实让众多受灾村民有了“因祸得福”的感叹。“受灾之前我家在柴家庄高家坪村居住,生活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培育苗木,养殖等维持,生活居住环境很差,每逢下雨时,外出两腿泥是常事,有能力的村民都想办法搬迁,2013年受灾后,家里受损严重,现在能够住到这样宽敞明亮的楼房里,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去年搬进来时,房内基础装潢都是现成的,地板贴了,油烟机和浴霸都为我们这些受灾群众免费安装上了,我们搬进来就能居住,政府为我们做的这些事,说实话,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今年2月结婚的高荣锋在自己的新家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自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娘娘坝镇钱家坝按照区委、区政府扶贫开发的总体安排部署,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作为改善贫困人口居住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采取多种方式,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进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钱家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娘娘坝“丝路风情小镇”项目的主干部分。今天的钱家坝安置区扑面而来的是一排排新颖整齐四层住宅楼,宽阔的马路和设计有序的绿化带交相辉映,太阳能路灯一字排开,路上不时有私家车驶过,身着红色工装的清洁工在清扫着路面,阳光下勤劳的村民晾晒着玉米,一副和谐幸福的如意画卷展开在青山绿水间。
据了解,娘娘坝“丝路风情小镇”项目包括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城镇配套四大板块,构建科技农业、加工产业、文化教育、生态旅游、医疗养老、休闲养生、野外拓展培训、基础设施配套等8个体系。项目总投资35个亿,其规划用地10413亩(约6.8平方公里)。该项目依托多个产业支撑,在钱家坝建设山水宜居城镇核心区,集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街景规划与建筑风格既体现传统民居特色,又融合现代元素,逐步成为现代基础设施及服务管理相配套、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小镇。钱家坝紧紧依托这一有利条件,按照镇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将灾后重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丝路风情小镇”建设相结合,作为改善贫困人口居住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逐步有序搬迁到钱家坝安置区,使全村群众人居环境取得根本性改善。
钱家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建成,使钱家坝广大贫困群众摆脱了原有的居住环境,搬迁群众出行、就医、上学等条件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再加上产业开发扶持,大力发展多种产业模式,加快了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钱家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正在打造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天天天水网记者何永德杨旭闫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晓馨】今年以来,天水市大力开展城区燃煤锅炉整治淘汰工作,对秦州、麦积城区内燃煤锅炉进行拆除、取缔或改造治理,以清洁能源改造为主,高效煤粉锅炉为辅,加快秦州区热源厂建设和供...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