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关山,春寒料峭,冷风刺骨。
3月23日中午,记者经张家川县城出发,一路雨雪纷纷,几经峰回路转,车行约两小时有余,便来到了马鹿镇大滩村全市畜牧科学发展示范点。
映入眼帘的是益发养殖场几个赫然大字,迈入牛棚,一股草料土腥味混合着牛粪味扑鼻而来,旁边堆着厚厚一层已经发酵的草料。正在吃草料、肥硕健壮的成百头牛一听到有人进来就哞哞地叫起来,养殖场场长马义思麻的媳妇看着自己牛棚里的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告诉记者,这就是近几年引进的新品种——张家川红花牛。说起养殖场发展的情况,这位回族妇女笑着说:“国家的政策好,政府也很重视养殖,这几年,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经济收入越来越好。”
一旁的县畜牧局副局长豆晓峰告诉记者:“场长马义思麻不但是一名养殖能手,而且2016年被评为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乡亲,还帮助群众一同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们张家川响当当的畜牧带头人,这不,他今天去镇上领奖了!”
满怀期待、带着问题,我们乘车拜见正在镇政府开会领奖的马义思麻,今年28岁的马义思麻中等身材、红黑皮肤,如果不把养殖联系在一起,你根本不会想到他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大老板。说到自己的养殖事业,马义思麻侃侃而谈——养殖场自2014年运营以来,目前存栏牛204头,去年育肥出栏牛191头,销售收入166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土生土长在大滩村的马义思麻不但将养殖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近几年与贫困户签订合同,让扶贫户为其代养牛羊,待膘肥体壮或价格好时由该场卖出,村民代养一只羊提成200元,一头牛提成2000元;热衷公益慈善事业,去年为马鹿镇180户贫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捐助2.3万元,发放面粉、清油等实物300多袋(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5个,承包贫困户土地1500亩;只要是本村贫困户,如果与益发养殖场鉴定了种植玉米的合同,每亩就可以无偿得到尿素一袋,地膜两捆,及所需玉米种子的补助,这些扶贫户不投入一分钱,每亩地就可以纯收入2000多元。
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马义思麻提出了“三免一补”促销订购策略,即:对认购牛场育肥出栏牛的客户,免费饲喂1个月,免费进行屠宰,免费送货上门,若屠宰产肉量达不到客户要求的补足需求数量,赢得了周围群众的认可。
在养殖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马义思麻实现了一个庄稼汉到企业家的转变。他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忠诚实践者,也是农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可靠带头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郁】为引导农民群众理性购买、科学使用农资产品,近日,市农业局与秦州区农业局在秦州区太京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活动当日,市区两级农业部门就有关农资辨别...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