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从刘家峡大坝乘旅游船,在刘家峡水库向西行。这里,两岸是起伏如蛇的山峦。愈往前行,山势愈近愈俊。游船到莲花台偏西,蓦然一个九十度右拐弯向西北的水面驶去,顿觉得走进一个高山相挟的“甬道”里。游船在“甬道”里往前行驶,从两山相峙的葫芦口开进,来到两岸层峦叠峰、千峰林立、驰名中外的炳灵寺石窟。
举目,右侧驰名的“姊妹峰”亭亭玉立在微波涟漪的黄河上;左侧陡峭峻险的红岩悬崖上,石窟神龛鳞次栉比,栈道凌空,雄伟壮观;侧耳,只听黄河涛声震鸣,钟鼓声与人声呼应。曾经在十年动乱中遭到洗劫的炳灵寺,如今重放光彩。
炳灵寺有多美?如果把黄河比作一个玉带,那么炳灵寺毫不夸张地说,就是玉带中的一颗翡翠,一颗熠熠生辉的珠宝。
炳灵寺有多含蓄?烟波琼宇,黄河母亲的明珠,也似山珍海味,这些岂不够你遐思细嚼,让你心旷神怡。
炳灵寺有多迷人?我虽年已古稀,时时觉得,炳灵寺像一个温馨的摇篮,黄河是慈爱的母亲。我躺在母亲的摇篮里,聆听着情意连绵、不知疲惫的波涛声,那岂不是母亲的轻柔拍打,母亲给我唱的催眠曲!拂晓,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看东方发白,观晨光熹微,忽而一轮红日从山巅冉冉升起。那岂不是母亲给我拴在摇篮边的大红气球,撩得我手舞、眉飞、心醉。
炳灵寺是甘肃三大石窟之一,与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齐名。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以下寺最为壮观。它们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和劳力,陆续修复并对外开放。炳灵寺最早称“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炳灵藏语为“十万佛”之意。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从十六国时代起,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96个,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弥勒坐佛,依山雕凿,高达27米,雄浑庄严。最小的雕像高只有10厘米左右。
阳春三月,炳灵寺接待着来自国内外的大批旅游者。他们喜欢在寺内庵堂中,出神地观看僧侣吟经做佛事。神秘的炳灵寺,等候远方的朋友,来观赏,来聆听;等候考察佛学的专家学者们,来考察,来研究。
新闻推荐
湿地小精灵徐绍荣摄这次出差北海能临海而居,真好!窗外,目之所及,天水相接,海的波澜壮阔,海的气势磅礴,海的烟波浩渺,伴着海腥味,迎面扑来。北海的春天,没有冬的寒冷,也没有夏的炙热,入夜后,海滩上的游人陆续散...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