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天水与伏羲文化的关系,易华说,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共祖,女娲造人,伏羲渔猎,共同进入婚姻时代,反映了人类早期生活状况,那个时期尚未有游牧与农耕分化,没有民族、国家和战争。伏羲、女娲不仅可以作为中国农耕民族祖先,亦可作为游牧民族祖先。蒙古族建立元朝之后尊伏羲为三皇之首,在全国各地建三皇庙,天水三皇庙经明清复建和扩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伏羲纪念建筑群。因此天水也成了伏羲祭祀与崇拜的中心,是中国游牧与农耕文化结合部,氐、羌、戎、狄、周、秦均曾活跃于此,这是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发扬光大。
“中华文明实质上是阴性定居农业文化与阳性青铜游牧文化的结晶,阴阳太极思维有利于理解中华文明形成史。陇山渭水宜农宜牧,关山牧场是养马天堂。非子以养马著名、造父以御马传世。周秦先后统一中国,马和马车起了决定性作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农牧结合典范。”易华说,非子、造父、赵武灵王和秦始皇决定了天下赵姓根脉在天水,从天水看中国如翻大书,一半在关内,一半在关外。
“汉唐标准伏羲女娲形像中的规和矩,以及日月星辰体现国际性或人类文明共同性。伏羲女娲以规和矩为标志,西方共济会以规和矩为象征,并非偶然巧合。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均认识到了勾股定理,出现了使用规和矩的迹象,这正是青铜时代世界体系形成标志或轴心时代的结果,是同源还是不约而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易华认为,通过祭祀和研究阐明伏羲、女娲的象征意义,有利于认祖归宗和民族团结。从天水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与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和阴阳太极双螺旋结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洪野】2017年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8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将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局为做好节会卫生保障和服务工作,有效排除各类公共场所安全隐患和预防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