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天水新闻 > 正文

八坊十三巷探 幽 □阜 笠(天水)

来源:天水晚报 2018-12-27 18:28   https://www.yybnet.net/

在河州,我奇怪自己总是因这地名而想起“关关雎鸠”打头的三百诗篇;回到秦州,还真像怀揣好多天的小雀儿丢在了八坊十三巷,心内怅然若失,“关关——关关——”,那啾啾鸣叫声分明就在某一条曲折悠长的小巷里时断时续,若隐若现。

河州,因古人认为黄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是中国唯独以黄河之名称州的地方,说她是“在河之洲”的一位窈窕淑女,真是恰如其分。不过如今的她已改名“临夏”——身临黄河支流大夏河之畔,和天水(古秦州)一样,也是一个水灵灵的名字。临夏与天水,还颇有些渊源呢。两者都属古雍州之域,汉武帝时临夏一度属天水郡,本是一家。今天水市也有一个回族自治县,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一样,都以流行唱“花儿”闻名遐迩。

花儿(嘛)本是(就)心上的话,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

刀子(哈)拿来着头割(呀)下,

不死是就这个唱法!

也难怪我一到“花儿之乡”就想起《关雎》,早有学者认为,“花儿”深受同为黄河文化的《诗经》的影响。二者不仅内容上有一定联系,而且形式上明显有继承演变的迹象。

什样锦盘子的河州(呀)城,

八坊是玛瑙的酒盅;

阿哥是汽车(者)日夜里行,

尕妹是汽车的眼睛。

今年夏天,我有幸两度来到“什样锦盘子的河州城”,对八坊这个“玛瑙的酒盅”充满了深深的好奇。

临夏被称为“大禹治水的源头”,据说大禹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至龙门山,一路曲折向东,最后归于大海。这也是临夏旧称“导河”的由来。秦汉时就在此设县、置州、建郡,是唐蕃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昭襄王占领洮河以西地区后,希望这里偃武修文,于是设县,取名“枹罕”。——枹是鼓槌,用来警戒盗贼,罕,少也;意思是鼓音少,盗贼息,寓意相当美好。西汉时,天水人营平侯赵充国曾在这里戍边屯田,惠及后世。两千多年过去,如今突兀在眼前的这座“河湟雄镇”,广厦林立,车水马龙,一派花开富贵欣欣向荣的景象。

坐在出租车里,热情健谈的回族师傅和我聊起临夏的“古今”,我问这古河州城里有什么比较好看的名胜古迹啊?他说,红园、东公馆、蝴蝶楼啊,都是不错的去处;八坊十三巷,现在修缮改造成了地标性景点,你们去看一下,也算不虚此行。

八坊十三巷,隐藏在市井红尘深处的古街区,会是怎样一个所在呢?

先找到的是城东南的东公馆。东公馆本是国民党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柴达木屯垦督办马步青的私宅,高墙深院,布局整饬,富丽堂皇,尽显军阀官邸的威权与森严。

不一样的烟火在八坊十三巷。没有攻略,也不设防,漫无目的,信步闲游,走到哪算哪,碰着谁是谁,渴而饮,累则憩,所往都是所愿,所遇都是邂逅,一切都只如初见,这才是我所喜欢的八坊十三巷的打开方式。

巷内青砖漫道,曲径通幽。每条巷道两边,墙上地下,随处都会看到复原了古时民俗生活场景的雕塑与实物。老铺面,老作坊,老式邮筒,老式马车……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木心的诗篇《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仿古民居鳞次栉比。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雕花门,木格窗,墙壁、门柱、照壁上都是精美的砖雕,一刀刀刻着时光的印迹。院内大都卵石铺道,花木扶疏,门楼庄重美观,“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没错,“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许多店面精致的小吃店都冒着热气,冒着香气。这才感觉肚子饿了。那就来一碗酿皮子吧,再来一碗甜麦子吧!主人还捧出新摘的白李子,和五湖四海的客人们一道分享那酸甜独绝的滋味。

才转到小广场,一看快到工作时间,不敢贪恋,赶紧抽身。

第二天晚上,歪在宾馆里翻看书刊,才大概知晓了八坊十三巷的前世今生。唐朝以来,当地“围寺而居、围坊而商”,逐步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成了河州民俗文化的名片,民族建筑艺术的“大观园”。有一篇文章,作者讲述了自己在坝口巷寻访一棵古柳的传奇经历,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兴趣。

还不到晚十点,蹬上鞋,就奔北大街而去。原想着先找到离我住所最近的“细巷”,未果。曲曲折折,竟又到了昨天中午来过的小广场。广场上纳凉游玩的人已不是很多。时光邮局、大公馆、咖啡屋,全都氤氲在路灯壁灯晕黄的光影里,近在眼前,却又远如梦幻般不真实。折返,向一女子打听,得知去坝口巷应该从小南巷入。待走到小南巷尽头,正是与之垂直的坝口巷,向西应该就是华寺街入口;右拐向东,终于看见了那棵老态龙钟的参天古柳!粗壮的躯干虽已嵌入墙体,但枝叶依然在夜空中婆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与街巷的变迁。拍照留念后继续前行,便来到了与王寺街、细巷三通的叉路口。转进细巷,又闻水声潺潺,出巷口,发现又到了红水河边,眼前却无桥可渡。当下心惊:一惊入了迷宫不辨归路,二惊河边夜景奇绝。河道里霓虹闪烁,波光潋滟,五色斑斓。两边古建的门楼、墙体及飞檐翘角错落有致,顺河上下蜿蜒而去,一例通体发亮,恍若瑶池仙境之琼楼玉宇。水声灯影中盘桓良久,忽有一石桥,及至桥上,才见桥前头正对着一条巷口,牌坊上二字闪着金光,正是“细巷”。——遍寻不见,反成邂逅,不禁莞尔。

八坊十三巷,总体仿古,但各巷主题风格不同,真如天上的街市,尘世的迷宫。十几条巷道星罗棋布,选择不同的出入口,组合不同的游览路径,便会“混搭”出不一样的刺激与惊艳。我一路辨认,一路思量,不禁叹为观止。

白天的八坊十三巷是酥脆的馓子,是深刻的宋诗,是棱角分明的英俊“少年”,侠肝义胆,书生意气,“闲摘柳条编太极,细分花瓣点河图”。夜晚的八坊十三巷则是甘腴的油香,是柔媚的宋词,是从内部被点亮的“花儿”,流光溢彩的纱巾遮住了她们姣好的容颜,反衬出几许神秘之美。这位通体澄澈的玉人儿,感觉正像“诗的秘响旁通,通向某一最私密最体贴的角落,人被镇住,恍惚出神,对周遭的一切视而不见……”“花儿”与“少年”放学夜归,在这样的巷道里追逐嬉戏、对韵诵诗,能不生出地老天荒的念想?

八坊十三巷,一轴巧夺天工、引人入胜的回文诗卷。其间锦织篆书,字列璇玑,这份不为人知的浓情蜜意,柔肠百转的暗恨幽愁,远方那心有灵犀的人啊可曾真的悠然心会?

八坊十三巷,一朵玉骨冰肌、国色天香的牡丹花。重瓣笼烟,仪态万千,蜂蝶儿耽溺于香氛,沉醉不知归路。这不是千百年来无言而有情的造物主——无数民间劳动者用心、用爱、用智慧浇灌而成的通灵之花吗?

今晚,关雎声声,万象为宾客。

今晚,我也是八坊人,我要借这玛瑙的酒盅,细斟北斗,淹留在河州。

新闻推荐

雒勇:为老人们建立第二个“家”

□本报记者马凯40年前,因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和家庭坎坷的经历,“孝”深深根植于他的内心,让他自小就比同龄人更懂得...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小区流浪猫成群2018-12-27 18:28
评论:(八坊十三巷探 幽 □阜 笠(天水))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