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岁的张吉善是秦州区中梁镇龙凤村人,苦练书法50余载,日日笔耕不辍,与字帖、诗文为伴,当初的庄稼汉如今有了自己的书法工作室。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那时家里困难,买不起纸张笔墨,我就在地上用树枝写大字,有时打一盆水,蘸着水在砖块上练习,成天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写字。”张吉善说。
1967年,张吉善考上了初中,由于家庭困难,不久他就辍学了,14岁的张吉善就去村里的一家砖瓦厂干活。但只要有空闲,他就在地上“胡划乱写”,久而久之还真有了模样。每天的坚持练习,他的书法有了一定的长进,每逢过年或村上有红白喜事,村民来请他写对联字画,他都有求必应,逐渐在方圆小有名气。
在龙凤村很多人的眼里,张吉善是个“怪人”,作为一个农民,他显得有点“不务正业”,整日与笔墨纸张为伴。
“书法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能抚去你心灵上的创伤。”张吉善说。
1986年,34岁的张吉善在一个偶然机会,从报纸上看到中国书画大学在天水设立分校正在招收学员,他便迫不及待地报了名。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张吉善格外珍惜。早上,他背着干粮早早来到学校学习,因那时没有班车,进城全靠步行,他每天步行往返30公里,中午吃干馍,下雪受冻,淋雨路滑是常有的事,这些苦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让他最难为情的是他买不起笔墨宣纸等用具,好在有同学的帮助,他完成了三年学业,取得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大专文凭。毕业时,他不仅成绩优异,毕业论文《颜真卿祭侄文稿赏析与体会》还被校领导推荐到共青团中央。
通过学校系统的学习,张吉善的书法有了很大长进。从此,一处幽深的农家小院、两间飘散着墨香的平房,成了他书法创作的最佳处所。2012年,张吉善在坚家河花鸟市场书画村开了自己的书画工作室。
从幼年到现在,张吉善对书法的感情从喜欢到痴迷。他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古老文化,中国的书法要发展,就离不开传承,传承的是中国的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一个书法人,应该有责任对其进行挖掘研究,创作出好作品,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好作品。
“我从当初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大字,到现在自己开书画工作室,自身努力获得殊荣的同时,和祖国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以前想上学都困难,现在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因此,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能过上安逸的生活。以后我还要保持刚开始爱上书法的态度和信念,书写真实美好的华夏民族魂。”张吉善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天水公路局利用“互联网+交通”创新发展,把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智能化高科技成了公路监测和应急调...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