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的杜甫草堂大门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正是踏青外出的好季节,处处花香,春意盎然。“九股松、八股槐,白水涧、砚洼台,先人场、笔水崖,诗圣流寓地、草堂建起来。”在麦积区甘泉镇柳家河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在杜甫流寓地的旧址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杜甫草堂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又一文化景观。
3月30日,晴空万里、阳光正好,迎着春意,寻访东柯杜甫草堂。古朴的茅草屋是草堂的大门,青瓦白墙围成的院落,古香古色。走在青砖铺成的道路上,拾级而上,来到草堂内,眼前瞬间开阔了起来,一块由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题写“东柯杜甫草堂”的石碑引入眼帘,环顾四周,是满眼的绿色:毛竹、松柏随风摇曳,伴着轻风“沙沙”作响。院落内低处的小草,在松软的泥土中伸展着腰肢,尽力散发着芳香,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也探出头来凑热闹,似乎要与这艳丽的春景一决高下。墙边一支支的翠竹还很“幼小”,细细的枝干怯生生地扎在泥土里,它们还需要时间,去生长,去接受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洗礼,直到长成片的竹林,守护着草堂内的春天,也因为这些幼竹的稚嫩,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满院内春天的生机。
院落内的一角,一尊诗圣杜甫的雕像静坐在树下。雕像通体呈青铜色,似在诉说着诗人一生坎坷颠簸的经历和历尽沧桑的人生。杜甫表情祥和,目光温柔目视远方,头顶蔚蓝天空,云朵飘逸,他是在感受当下温暖的春意?还是打算为眼下的光景吟诗一首?令人充满了遐想。沿着院中的台阶而下,石子铺成的步道,两边的篱笆墙,半掩的柴门,接二连三地出现,走在石子路上,不由得想起那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穿过柴门,抬眼望去,便是茅草屋顶、朱红色立柱,泥土砌成的草堂,草堂前芳草满地,石子步道纵横交错,石桌石凳立在一旁,不远处的一口“井”,让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不由得令人想象当年杜甫在此地生活的场景,现在置身于此,我们仿佛可以感同身受。这样一幅美好的田园风景画,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恰逢周末,总能遇到一些踏春来此的游人,家住天水市的李佳跟同伴驱车而来,她告诉记者,因为第三届的“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知道了杜甫草堂已经升级改造了,早就想到这里领略杜甫流寓地的风景,趁着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前来,在踏青的同时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我很早之前来过这里,那时的草堂还比较荒芜,场地狭窄,设施简陋,改造过后的草堂,今天看到令我大吃一惊,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焕然一新,同伴们都赞不绝口。”李佳兴奋地说道。
当天,草堂大门前施工人员正在建公厕,完善草堂基础设施建设,记者从麦积区文旅公司了解到,在不影响草堂原有建筑风貌和园区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修建了护栏、铺设了步道以及绿化景观设施,并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景点指示牌、垃圾箱等附属设施,工程将于4月底完工,力争将杜甫草堂打造成为承载历史博览、纪念凭吊、参观展览、研究交流、文化体验、民俗传承等为一体的旅游地。想象着草堂以后的模样,着实令人充满了期待。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吴丽娜】4月1日,市长王军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常务副市长赵四辈,副市长宫辉、刘骁、何东、...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