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姬旺芳
“连心桥越建越长,同心圆越画越大。“近年来,天水市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各种资源,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政策落实、权益维护、就业创业……一项项服务保障举措正在有效实施,并迅速转化为覆盖全市的网络,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整合政策资源,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质量。天水市每年将优抚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各级民政部门将1302名重点优抚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853名重点优抚对象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生产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统筹协调配合,提高优抚对象医疗保障能力。将优抚对象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优抚对象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9%以上,为全市优抚对象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开创了天水优抚事业新局面。
完善保障机制,努力改善优抚对象住房条件。将全市420户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已改造389户,将住房条件差和无住房的312户城镇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目前已落实266户。
全面采集信息,建立精准化优抚对象数据平台。至目前,全市采集上传信息71093条,完成了初始信息采集任务,全面转入信息数据核对阶段,全市退役军人和部分优抚对象信息数据库已基本建立成型。
依法兑现政策,做好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2000年以来,天水市共接收计划安置军转干部641人,全部妥善安置到位。积极协调民政、人社、住建等部门,解决下岗失业退役人员在生活、住房、社会保险接续困难等方面合理诉求。
健全激励体系,树立尊崇军人的社会新风尚。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悬挂光荣牌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主抓主推,建立了“专人专责、精准认定、统一实施”的悬挂光荣牌工作机制,确保悬挂对象不漏一人,不少一户,大力营造了尊崇军人职业的浓厚氛围。
畅通信访渠道,切实维护军人合法权益。市、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后,对外公布接访电话、开通网上信访系统、建成市局退役军人之家(接访室),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至目前,全市退役军人来信来访事项答复完成率达到91%。
真情解难题,传递家一样的温暖。目前,天水市已经构建起了全域覆盖的多维度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广大退役军人真正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余碧波】3月29日上午,秦州区七里墩街道岷山社区组织召开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蓝天保卫战工作部署会议,深入推动...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