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雪梅何慧娟
六七十年代,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个家庭基本上有两个以上的子女,多者甚至达七八个,这种观念影响着全中国几代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养老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子女养老,出现了社会福利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等多种养老机构可供选择。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怎样养老”、“如何更好地养老”已经成为天水市社会发展中应该思考的重要因素,如何给日益增多的天水老年人提供一个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服务体系完善的养老场所,成了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民生问题。
为此,集退休养老、健康养生、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养老项目——天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项目落户天水市,其选址在麦积区甘泉镇八槐树村和麦积镇街亭村交界处,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3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共设计养老床位3800余张,停车位900个,建筑密度14.7%,绿地率41.5%,总投资约16.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天水市在大型养老方面的空白,也将成为打造生态天水、幸福天水的重要举措。
为什么要建养老服务机构
自十三五以来,国内人口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老龄化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9%。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比重的34.1%,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中国现时期独特的“421”家庭结构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从社会角度观察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问题,未来的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养老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其中一项大问题,如何缓解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这种情况,在天水市也普遍存在,记者在市老龄办采访获悉,天水市是全省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据2016年统计数据,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50.53万人,占总人口382.9万人的13.03%。其中:城镇7.05万人,老年人占比13.94%;农村43.48万人,老年人占比86.06%。据统计,2016年天水市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5.1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0.22%;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2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8.37%。
天水市深刻认识到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提倡尊老爱幼的国家,而‘赡养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现在青壮年是家庭的脊梁柱,肩上的担子并不轻,他们还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奋斗、去拼搏。这样就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老人们出现无人照顾、陪伴的情况。”市民董晓辉说,如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老人有经济实力,更关注健康和养生,所以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方法来解决,因此各式各样的专业养生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组织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老人的养生养老问题,不断地满足老人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各种需求,丰富其生活。而专业的养生养老机构更能关注老人的生活,更贴心老人的生活,也能让儿女们更放心的工作,天水市急需有这样的养老机构出现,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养老是天水市全力解决的重要民生
问题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6处出现“养老”一词,可见解决好养老的问题越来越迫切,《报告》中说“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讲,老年人的现在就是年轻人的未来。解决好养老问题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心。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人口众多,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淳厚,是打造集养老养身、旅游观光、温泉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养老项目的理想之地。
在广泛的养老需求面前,尚未完善的养老体系以及等待整合升级的养老资源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居、老有所盼、老有所为是天水市全力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也是实现“幸福天水”的重要环节,更是天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项目落户天水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逐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新需求的同时,2017年天水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医养结合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试点单位找准开展“医疗”和“养老”服务结合的切入点,形成了三种医养结合形式,即在试点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康复医院等;在医疗机构开展医养服务;试点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医疗机构与虚拟养老院紧密配合,启动医养融合平台,为注册老人免费进行常规八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居家医养服务。
2017年,1200余名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享受到了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2018年4月,全市有76.68%的65岁以上老年人纳入了健康管理。
目前,天水市已建成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并有部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立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70%。
据民政局数据显示,在天水市目前还有老年养护院、老年公寓、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五保家园”等养老机构1000多个,它们具有社区照护、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日间托养和短期入住等功能。
进展顺利养老可期
“生活在环境幽雅,宽敞明亮的房间里,电视、空调、电话等设施一应俱全,有24小时热水可供使用,床头设有紧急呼叫器且工作人员全天候服务,提供日常护理、养生医疗、心理康复、咨询旅游等多方位的服务……”一直在关注天水市养老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的张丙前大爷这样说道,如果能在那样的养老环境下生活,既让我们老年人舒心开心,又让孩子们放心安心,那就是对我们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大安慰了。
今年67岁的张丙前大爷是一名退休干部,自天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开工建设以来,他就一直在关注进展情况,当知道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旅居结合是其三大特色,距城区近,又离麦积山大景区不远的时候就决定到里面养老。“我了解到,天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不同于其他养老机构,里面有医疗康复、生活服务、物业管理、文化活动、健身娱乐、护理培训中心,同时配套建设道路、景观绿化、停车场、户外活动等附属设施,是升级版的养老服务机构,周围又是青山绿水、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是个养老养生的好去处。”张丙前大爷说。
天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项目是民政部确定的全国性社会化养老示范试点项目,属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营利性养老机构。其不仅是推进天水市乃至全省养老事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还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据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广东介绍,项目计划分四期建设,一期医养结合区,由医疗护理中心、养老公寓组成,设置养老床位800余张,可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二期为公建配套区,由培训中心、健身中心、餐饮街、合院养老等组成,可满足入住老人和旅居客人休闲、娱乐、健身等个性化的需求。三期为温泉疗养区,主要由温泉水会、温泉理疗等组成,可为老年人和旅居客人提供修心养身、温泉理疗等方面的服务。四期为居家养老服务单元,由独栋住宅、双拼住宅、联排住宅、合院式住宅、幼儿园等组成,为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特意配置了幼儿园,使老年人在这里养老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目前,一期医疗护理中心、养老公寓共计八栋楼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室内软装等设计,室外绿化景观也已完成设计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并计划于今年国庆节具备运营条件。二期培训中心、健身中心、餐饮街、合院养老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现已在天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招标公告,也即将开工建设。三期温泉理疗区、期居家养老区也正在有序推进。
“整个项目共分为集中养老服务护理区、公建配套区、温泉疗养区、居家养老住宅区四个片区,其中养老服务护理区包括医疗护理中心、老年公寓、展厅、种植园、大门,公建配套区包括培训中心、健身中心、美食街、合院式老年公寓,温泉疗养区包括温泉康复中心、温泉理疗中心、地下动力中心,居家养老单元包括独栋老年住宅、双拼老年住宅、联排老年住宅、合院式养老单元、护理人员宿舍、养老交流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等,建成后将为天水的夕阳产业提供一个朝阳前景。”张广东说。
新闻推荐
甘当农民的技术员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廖永强□记者 景春燕
我是一名地道的农民,虽然现在多了个‘技术员’的身份,但骨子里我依旧是农民,我要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农民身上可以有...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