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羲皇古韵集巧匠建陇上名校开兹地新风萃良师育秦州英才”日前,记者前往位于秦州区太京镇的天水市第三中学搬迁新建项目采访时,被这幅写在建设工地大门上的对联所吸引,虽然经过风吹雨打对联已显得有些破旧,但其坚定的信心和磅礴的气势却展示着这所新校区的建设宗旨。
走进项目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橙色的教学楼,显得清新有活力。校园内,建筑工人正在忙着铺设路基,园林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绿化工作。沿着教学楼往后走,便是体艺楼、操场以及宿舍、食堂等。一圈走下来,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宽敞、大气,所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新校区并不像我们传统印象中的中学,反倒更像是一所高校。
天水市第三中学搬迁新建项目自立项以来,许多学生及家长对新校区的建设、搬迁时间、管理工作非常关注。那么,为什么要建新校区,新校区都有哪些设施,何时建成启用,全寄宿制高中有哪些优势,与现校区相比较有什么不同,新校区建设又有什么积极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校区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人才,而培养人才主要靠教育;其次,这是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天水市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在步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这是当地区域教育发展现状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加快,城区人口急剧增加,学生人数随之增长,而城区学校建设严重滞后,已不能满足目前高中新生入学需求。同时,这也是秦州区发展西移的需要,根据秦州区教育发展需要及人口西移和高中教育资源总体布局情况,天水市第三中学异地搬迁新建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资源。”天水市三中副校长范提高说,无论是秦州区城区人口西移现状、还是教育发展需要和高中教育资源总体布局情况,天水市第三中学异地搬迁新建项目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据了解,天水市第三中学现校区前为国道,后为山坡地带,东西两侧为红军医院和干休所,无发展的空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由于学校校园狭小,各种艺术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体育课、早操、课间操活动的安排也非常吃力。同时,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学校无寄宿公寓,目前800多名住校生散居在学校周边农民家里,存在安全隐患。且现有的教学楼无法满足学生需要,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与现校区相比,新校区首先是占地面积更大,可容纳学生更多,而且各项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新校区共有75个教学班,可容纳的学生人数为3750人,规划用地面积199573平方米(合299.36亩),将近是现校区占地面积60亩的5倍。”采访中天水市第三中学搬迁新建项目办主任郭晟介绍,新校区的主要建设内容为教学楼、科技实验楼、体艺楼、报告厅、食堂、学生宿舍、学生浴室、看台、地下车库、门房、操场、道路、绿化、围墙等工程。
郭晟介绍,天水市第三中学搬迁新建项目是于2017年7月中旬开工的,由省建五公司、嘉通公司、隆德公司、省建八公司承担建设任务,由兰州开泰、甘肃鑫海、兰州建德、兰州经纬等监理公司承担监理工作。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教学楼、科技实验楼、看台等主体建筑已全部完工。绿化、操场、道路、管网、用电等室外附属工程基础完成,正在进行收尾工程。
“新校区建筑净用地面积为180.18亩,东至山水一号大桥,北至籍河南堤边界,西至村道路边界,南至316国道,地势南高北低。”范提高介绍,之所以会将新校区选址在太京镇窝驼村,是因为该场地交通方便、地形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地质条件较好,是远离污染源的平坦地段。
据范提高介绍,天水市第三中学搬迁新建项目将于今年7月底竣工验视,预计今年8月就能交付使用。新校区建成使用后将实行全寄宿制,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时间利用率,保证学生有充裕时间消化所学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衣食住行、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自主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还能消除安全隐患,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三中新校区的建成将进一步优化全区教育布局,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范提高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娟】5月5日,记者在市体育局获悉,5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甘肃省体育局、天水市政府主办,麦...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