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躺着一位神情绝望的病人,他就是武山青年教师董春晖。就在家人和乡亲们为他验血配型、寻***的同时,他用文字寄托着生命的希望,其创作的中篇小说《火红年代》目前已经写了近一万多字。
2010年11月中旬的一天,天水武山县滩歌金华学校的青年教师董春晖突然感觉身体极度不适,常伴有恶心呕吐吃不下饭的症状。医生初步诊断为慢性肾炎。经过一周的服药,董春晖病情非但没减轻,呕吐更加频繁,经常性的头晕已经使他越来越虚弱。随后,董春晖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血肌酐高至1400,远远高于尿毒症707的标准,血色素也掉至7.9,属严重贫血,血压更是高居不下。11月19日,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紧急透析。
几乎是一夜之间,董春晖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身患绝症的病人。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乐观的董春晖始终难以接受终身透析或者做肾移植的残酷现实。住院期间,董春晖从网络上查找医治方法,辗转在石家庄治病,却仍不见好转,东借西凑的8万多元钱转眼已经花完。2011年1月底,董春晖住进了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做规律透析直到现在。
每周两次透析需要1000多元、换肾手术近30万,这个数字对于贫困的家庭是个天文数字。2011年除夕,记者来到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推开血液透析中心病房的房门,身体虚弱的董春晖微微睁开眼睛。在病房里,电饭锅中正煮着挂面,这就是董春晖一家三口的年夜饭。
家中负债累累,双肾已经严重萎缩,30多万元的巨额换肾费用遥遥无期。董春晖绝望了,想以放弃来结束这一切不幸。记者看到,在董春晖的病床上,有新写的几首小诗。
据了解,董春晖在工作之余,写了近30多篇散文、100多首诗歌,部分散文、诗歌在《未来导报》、《兰州日报》、《天水日报》发表。这个文学青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未来还有多久。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我承认所犯罪行,愿意接受法律严惩,我是如此想念婷婷,她却离我而去,现如今,我只能对婷婷的生母说一句,‘对不起,求您原谅我吧\’……”3月30日,兰州中院的刑...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