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隆冬的街头寒风凛冽,一位八旬老人蜷缩在人来人往的地下通道口,自食其力卖麻籽谋生。“我自己能挣!”她拒绝施舍。老人的骨气感动了兰州市民,她的故事传遍了整个网络。
事件
回放
八旬老太拒施舍
11月8日,西关十字东南角地下通道口,一位83岁高龄的老太太坐在地上,眼前是两个盛满麻籽的篮子,一元钱一袋。
老人姓穆,天水武山县人,老伴多年前去世,共有4个子女,老大和老二都在家里种田,三儿子因病去世。
“最小的孩子在外地打工,平时会给我一些钱。”老人说:“孩子们不容易,不能吃白饭,我自己能挣。”她不想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所以才出来做点小生意挣钱养活自己。记者在采访时,想给老人一点钱,但老人坚决不要。
这条新闻经本报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好心人专程赶来买老人的一包麻籽,一些好心人也想给老人捐助一些钱物,但都被老人拒绝了。“一包麻籽就卖一元钱”,这是老人经常说的话,她总是喊住那些多给钱的人,把多余的钱找回去。
穆老太的故事经本报连续报道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网友亲切地称她“麻籽老太”,在微博和论坛上,更是引起了关于“拒绝冷漠”的大讨论。一条网友关于西关十字“麻籽老太”的微博更是能在短时间内被相互转发26771次,评论达3338条。
新闻回访
返回老家 留下温暖
11月29日,隆冬的兰州街头寒风凛冽,83岁的“麻籽老太”仍蜷缩在西关十字东南角地下通道口,老人用头巾包裹住寒风刺红的脸,眼前的麻籽摊上,是一袋袋麻籽。
“吃点东西!”记者把准备好的一个面包、一盒饼干还有一瓶温水递了上去,老人抬头望了望,显然已经认出了记者,那双混浊、苍老眼睛中的泪水已湿了眼眶……
周围的摊贩说,自媒体报道后,老人成了名人,无数好心人自发前来帮助她,老人现在的生意已经明显好转。记者看到,老人的笑容与半个月前有了明显的区别。她微笑着说:“很多人拿两袋麻籽,扔下100元就跑。这世上好人多得很啊,不过,我能挣钱养活自己。”她说,这个冬天,她在兰州感受到无数温暖。
“老人回老家去了!”12月7日,记者再次看望老人时,发现她没有出摊,周围摆摊的商贩说,老人现在已经回了老家。另一位经常在这里卖报的商贩说:“老太太那么大年岁了可能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还硬撑着不接受别人的救济。老太太为了不给家庭、儿女造成负担,为了不给社会造成负担,没有选择去乞讨,可能那样每天会得到更多的钱。但她还是首先选择了自立更生,并且不希望给救济她的好心人添麻烦。”“回家就好!”不知老人在家是否过得还好,记者在心中默默为她祝福。
【专家点评】
活出了骨气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的刘老师表示同样是在繁华街头,靠双手自力更生的“麻籽老太”,与当街随处可见的乞讨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年轻人当街乞讨,甚至不惜以“来兰州旅游,钱被骗,求5元钱吃饭”、“父母双亡,流落街头”等杜撰的凄惨身世博取同情,骗取人们的施舍。老太太自力更生,拒绝施舍,靠自己双手挣钱,这是人格尊严。社会中的职业行乞者与此相比,应当批评,他们的这种行为无疑是骗取社会的同情心,十分不利于社会信用的建设。
“麻籽老太”映射出人格尊严的伟大。本报著名评论员“小马飞刀”说,“深深致敬,向平凡中的伟大!”因为自食其力,重德重情,而这种伟大、真实、纯朴,与地位无关,与贫富无关,天下莫能与之争。网友“妍妖孽”评论说:“这位老人好可怜,对老人是必须要好的!如果哪天我见到了,就全都买下来。”网友“海阔天空江湖行”:向老人致敬,我们要思考,什么样的人到老才能有所依,我们能否改变。”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7日,武山县四门镇岗头村通村便道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目前,事故死亡人员亲属情绪稳定,善后工作有序进行。3名受伤人员在医院救治,生命体征平稳...
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