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装上了,语言康复培训还得跟得上。
兰州晚报讯(首席记者田小东文/图)3月3日是第1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当天,记者来到甘肃瑞雅聋儿语言康复中心,看到了20多个聋儿佩戴着人工耳蜗、正在咿咿呀呀地学说话。“面对这群可爱的孩子,我都不敢看他们的眼睛,不敢和他们说话,生怕哪里做的有一丝不妥而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来这里服务的志愿者对记者说。
由于听力方面的障碍,这些孩子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通过植入人工耳蜗,补偿听力,经过语训老师对他们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孩子们开口咿咿呀呀地说话了。
从2011年起,甘肃启动了“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省财政投入300万元为25名听障儿童进行了免费救治。2012年,“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在甘肃省实施,共救治100名贫困听障儿童。同时,“贫困听障儿童免费救治项目”被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为200名贫困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从2013年起,省财政把贫困听障儿童救治经费列入预算,每年投入2000万元,免费救治贫困听障儿童。今年,“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将把城市贫困聋儿纳入救治范围。
人工耳蜗装上了,语言康复培训还要跟得上。“虽然装上了人工耳蜗,但没有接受语言康复的聋儿还是不能融入正常的孩子中。”瑞雅聋儿语言康复中心魏老师说,孩子听力不好,加上没有语言基础,无法和正常的孩子交流沟通,可能会被正常孩子嘲笑、排斥,甚至会受到老师的歧视,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成果,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障碍。
据介绍,在甘肃省多数聋儿在农村,由于信息比较闭塞,很多父母不能以更快更好的渠道找到好的语言康复机构为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耽误了孩子最佳语言康复年龄段,导致他们连说话的能力也丧失了,成为人们眼中的“聋哑人”。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欠发达,生活水平低,孩子的听力障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来自天水武山县的小女孩兰兰和她的弟弟明明。为了孩子康复,父母及爷爷奶奶都在兰州打工赚钱。
“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来帮助孩子们康复,让他们融入社会,真正成为社会的‘一份子\’。”魏老师说。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12月1日,夜幕刚刚降临,武山县武漳公路王门村段新安装的17盏太阳能路灯逐渐亮了起来,照亮了原本漆黑的村庄,也温暖了村民的心。这是甘肃省工业交通投资...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