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武山新闻 > 正文

漳县武当山全貌姜维塑像随处可见的古堡铁笼山下的彩色

来源:兰州晨报 2015-07-18 10:14   https://www.yybnet.net/

漳县武当山全貌 姜维塑像 随处可见的古堡 铁笼山下的彩色梯田 雨季的漳河 金色麦田,远处是笔架峰 铁笼山峡谷中的“天眼” 陡峭山峰与幽深峡谷构成了铁笼山独特的地形 京剧《铁笼山》姜维剧照(翻拍) 漳县出土的汉代铜戈 漳县出土的汉代铜矛

武当山东西绵延15公里,西起漳县的武当乡远门村,绵延东去至武山县西南马力乡杨家坪。在漳县有三条主要的河流:漳河、龙川河、榜沙河,还有铁沟河、胭脂河、黑虎河等七条较大支流;古时河水水势汹涌,武当山就耸立在三条河流之间,形成了护城、扎营的天堑,自然就被兵家所推崇。据说“姜维大战铁笼山”的三国古战场就在这里……

提到铁笼山,“姜维大战铁笼山”几乎会是脱口而出的七个字

翻阅小说,“武当山”这座山名经常出现,大家都会说,它坐落在湖北省十堰市,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源自那里的武术和少林寺齐名。在网络中搜索之后,记者发现了比较冷僻的词条,让人大吃一惊。除了被人熟知的禅宗仙山湖北武当山以外,在甘肃定西市的漳县也有一座武当山。

翻阅关于漳县武当山的资料,寥寥几语,就被引入到铁笼山的诠释中去了,它在我们的搜索过程中不停地出现、反复。这座名唤“铁笼”的大山,我们是熟悉的,前不久在礼县出差采访的途中还曾与之相交而过。那么,铁笼山与武当山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为何凡是有“武当”出现的地方,“铁笼”二字也必会紧紧跟随?于是乎,决心亲自走一遭漳县,去寻找它们当中的千丝万缕。

采访车至漳县,陪同我们一起采访的是漳县县委宣传部的闫宝明,当我们说明采访目的地时,这位土生土长的漳县汉子表示,铁笼山他是非常熟悉的,可是武当山只是幼年时,曾经听长辈提到过。于是我们停车问询了很多当地的百姓,听到铁笼山时,大家纷纷手指县城的东南方,可是再问武当山,却都是摇头摆手。

环顾县城四周,山脉起伏,远远可以看见铁笼山的山头,可是,在群山之间,究竟哪一座是我们要寻找的武当山?或许,我们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莫非武当山就是铁笼山?

虽然不确定武当山的准确性,但是,武当乡在漳县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那么,所有答案便应该会在武当乡找到。

马不停蹄赶往武当乡。路途中,我们联系到了漳县当地的学者李贵元,电话中,李贵元便首先解开了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武当乡,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而我们又意外地得知了一个好消息:我们要寻访的武当山,确实和铁笼山有着紧密联系,李贵元说,去铁笼山吧,方向和目的地是正确的,亲自爬爬铁笼山,答案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提到铁笼山,“姜维大战铁笼山”几乎会是脱口而出的七个字。

在武当乡张坪新村的村口我们看到在那里塑立着一尊三国名将姜维身披铠甲、纵马提缰的塑像。铁笼山,就坐落在村子的东南方。

今年漳县的雨水较之往年格外多,路途中,红褐色的山脉之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绿植。藤蔓植物将大山包裹,印象中赤贫的土地和眼前的景象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到达铁笼山时,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在七月盛夏,我们感受到的是深秋的凉意。

在村口,之前在县城远远望见的铁笼山山头,现在已近在眼前。铁灰色的石山似一座巨型笔架在四周平坦的土地上站立着。这是铁笼山的笔架峰,因形似笔架而得名,也是铁笼山西端的起始。根据老乡的指引,我们穿过了村子,在一处地势低洼之地进入了铁笼山。

只有在喘息的间隙中想象一下当年姜维在铁笼山构建堡寨的艰辛情形

碎石漫滩,土色消失,采访车经过时,碎小的石粒好像水花溅起,在轮胎两边飞出。这要是细雨变成大雨,即使性能再高的越野车,经验丰富的司机也是不敢再向前走一步的。当我们真正地站在山脚下时,山峰的高度让我们想到高山仰止这句成语。

之前赤山绿树的丹霞地貌也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浅浅的灰色与铁青色。从进山开始,雨势开始增大,头顶的黑云也开始变得厚重,慢慢进入峡谷,只有一车宽窄的碎石路弯弯曲曲,路边的灌木丛比先前要高大一些,蓊郁的绿色似乎快要把我们的车淹没。采访车在峡谷内只低速走了几分钟,路前的大坑便阻挡了前进的道路,我们只能下车步行。

要想继续深入铁笼山,平行的道路已经到了尽头,剩下的就必须要爬山了。看看眼前的山峰,座座都是近乎90度垂直的山体,谷底的道路暂且可以称之为路吧,可是爬山,我们的工作是首先要找出一条路来。

为了实地探查,解开心中的谜团,我们鼓足勇气,缓步上山了。刚开始,脚下还有村民踏出的便道,坡度也较平缓,但到后来便路径难辨了。闫主任说,正因为封山育林,这里平时鲜少有人来,因而这里的生态就被完好地保护了起来,就连近旁村子里的村民放牧都不会来到这里。山势越来越险,几米之外便是万丈深渊。我们必须一步一步踩实踩稳了才能前行。

耳边的风越来越大,细雨渐渐变成了大雨,脚下偶尔打滑了几次,便顾不得山野植物的尖刺,最后只能手脚并用。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尚且如此,下山岂不是要我真正的“爬”下去?

黑云压下,眼前的山峰也变得狰狞起来,一行人也没有了话语声,只有在喘息的的间隙中想象一下当年姜维在铁笼山构建堡寨的艰辛情形。连续翻越了两座山峰之后,中途休息,向导告诉我们说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的路程,这让我们大喜过望。雨停了,黑云散了,天色亮堂了很多,再向前望去,前方最高的山峰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成功登顶,站在山巅,一览众山小,绝美的风景果然是在人迹罕至处。从这里的山势猜度姜维在此设障,定是看中这里绝佳的地理环境易守难攻。

闫主任说,根据近年出土的文物和地名资料考证,铁笼山确实是一处三国古战场遗址,出土文物有刀、矛、弓、箭镞等兵器和五珠钱币等等。又有“马跛里”、“兜底山”、“八营坪”、“泄兵屲”等诸多与战事传说有关屯兵、激战、失败的相关地名。八营坪、泄兵屲、马跛里、兜底山传说是因姜维屯兵、拔营、激战、溃败和逃跑而得名,现均属武山县高楼乡管辖村社,与漳县武当乡当中岭村接壤。

民国时期有人写下“试看山上青青草,春来犹献五铢钱”的诗句,印证铁笼山是三国时古战场。据说在早些年,每年春天,老百姓在山中砍柴、割草、拾粪、种田、放牧时还能捡到土中遗落的汉代五铢铜钱。当年蜀魏交兵激战的宏大场面由此可窥一斑。

李贵元向我们抖出猛料,这一带的民众相信闯王李自成曾经到过武当乡的地界

按《三国演义》章节,诸葛亮死后,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姜维为实现诸葛亮未竟之业,起兵汉中,屯兵铁笼山,以图再攻祁山,向中原进发。姜维在铁笼山修筑城堡、地道,山前设营盘、中军帐,拉开张弓之势,等待魏军前来交战。出兵二百,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以诱敌出笼。司马昭不知是计,派徐质率兵五千,前来偷袭,断其粮道。蜀兵乘机弃粮而逃。徐质率兵追赶,被蜀兵重重包围,杀下马来。蜀兵又换上魏装,赚开魏军营门。魏军四处无路,被逼上了铁笼山。司马昭被困在山上,断了水路,死者不计其数,尽弃在斗底峪峡谷。司马昭仰天长叹:“吾死于此也。”幸得王韬一计,上山拜泉,始得泉水涌出,救了性命。

实际上司马昭被困铁笼山史料上从没有明文记载,就如同诸葛亮在葫芦谷火烧司马懿一样,都是罗贯中为突出蜀汉政权是正统,而蜀汉的军队是威武之师、正义之师,一狠心将司马父子一笔写成了狼狈的反角。

除了三国名将姜维的故事之外,在我们小憩时,李贵元在电话中向我们抖出猛料,这一带的民众相信闯王李自成曾经到过武当乡的地界。

1644年,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决战,李自成兵败,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那么人们都好奇在兵败与死亡之间的一年时间里,李自成究竟身在何方,而在漳县当地流传的故事中,就填补了这一段时期。

在漳县铁笼山旁,有一座叫朝团山的山峰,相传闯王李自成曾在此隐居。流传的故事总得有现实中的实物佐以为证。而朝团山,似乎就成为了现实中的证明。

为此,李贵元曾数次登顶朝团山,在他的文章中,我们获得了这样的信息:在漳县当地,有一座名为朝团山的山峰,山下铜将沟悬崖半壁建有一座神秘大殿,名曰窗王殿。历史上“窗”没有称王的传奇典故,门尚有门神一说,但只是粘贴的把门之神,门本身也没有神的典故。因而“窗王殿”神秘费解,令人疑窦丛生。

更奇之处,是窗王殿内没有任何佛或神像的雕塑,却在殿堂居中塑一高大战马昂首嘶鸣,东西两壁和后墙之上均绘有千军万马作战的彩色壁画。窗王殿右边配殿塑三位无名美女,中间美女红色装束;墙壁东西绘女将骑马舞剑厮杀作战图三幅。

依据李贵元的猜测,这座窗王殿就是祭祀闯王李自成的。首先,窗王乃闯王之谐音。其次,门内一马本是“闯”字,暗示“闯王”二字。再次,配殿美女何故无名?且中间美女又因何穿红袍战衣?似与闯王妻妾有关。

更奇之处是窗王殿建在半空悬崖上,上殿道路为峭壁上凿出的仅放一人半脚之台,只有手爬脚踩,小心翼翼才能上去。一脚踩空,就会跌下悬崖性命呜呼。

窗王殿居高,视野开阔,东西南三面五里路内,风吹草动一目了然。北靠悬崖,又在悬崖上修暗道一条,仅容一人行走。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只有高度警惕、有军事常识之人才能营造如此险境。

试想,身为一个推翻大明王朝的枭雄,百万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有指挥数百场大小战争的作战经历,以其聪明才智及精湛武功,应懂得怎样远遁隐退,而且,他一定会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区域,《漳县志》载:“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部在临洮渭源,河州一带杀贪官污吏,放粮于饥民,漳县在其中。”可见李自成对于漳县、陇西周边的地形是相当的熟悉。

因此,有了当地李自成曾隐居在此的传说。

可惜的是,这座窗王殿,只留存在了李贵元的记忆中与笔下,几次历史动荡,山中已无处寻觅曾经流传的殿堂庙宇。

武山、漳县地界有铁笼山,而临近的陇南市也有铁笼山,都与姜维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采访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了铁笼山北边的山顶。我们看到山峰连绵,或高耸或粗壮,或尖顶直插云霄,或顶平似台。恰如烽燧、古堡、城墙立于山巅,形如万里长城。此时无风,云在天空中行走的速度却是极快的。脚下的龙川河折射着夕阳,缓缓地流过,山峰、河流、时间在一刻不停地变换流逝着,曾经的秣马厉兵,如今都早已消逝在幽谷的空气中了。

从铁笼山下来,我们见到了李贵元。已经切身体验过了铁笼山的险峻,此时就待他给我们解读隐匿于群山险峰中的秘密了。

他说,你们已看到武当山的全貌了,它东西绵延15公里,西起漳县的武当乡远门村,绵延东去至武山县西南马力乡杨家坪,铁笼山与朝团山是这个小山脉中最为出名的两座山峰。而清乾隆时期《甘肃通志·宁远·山川》这样记载:“武城山,县西南,三国魏邓艾拒姜维于此。”武城山即指的是武当山,写志书的人索性把铁笼山和武城山(武当山)的概念合二为一了。这种论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甘肃省》分册中继续沿用:“武城山在武山县西部,三国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邓艾拒姜维于武城山,围困如铁笼,故名。”

有趣的是问了当地的一些村民,提到此列山脉名唤武当,多半不知,大多数人们还是称呼叫它铁笼山、朝团山或草团山,由于称谓不一实在麻烦,人们索性便直呼为大崖。

叫什么名似乎都不打紧,它在大地之上就这么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在漳县,有三条主要的河流:漳河、龙川河、榜沙河,还有铁沟河、胭脂河、黑虎河等七条较大支流;古时河水水势汹涌,武当山就耸立在三条河流之间,形成了护城、扎营的天堑,自然就被兵家所推崇了。

武山、漳县地界有铁笼山,而临近的陇南市也有铁笼山,都与姜维联系在一起,我们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

三国后期,由于北方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民心向魏,要求统一。但在姜维与曹魏争战的陇右和汉中一带,却是另一番景象,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汉人还是同情和支持蜀汉的。公元248年,姜维和郭淮战于洮西时,史载:“羌胡王自文虎等举部降”;洮西战后,魏凉州刺史陈泰也不得不承认:“维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招纳羌胡,传檄四郡(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此我所恶也。”正是这次战役,使得“陇右四郡及金城,连年受敌。”及至蜀汉亡困之后,史载这一带“羌胡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魏名将曹爽、郭淮、王经、陈泰,使得强魏军力被卡制在秦岭一线整整三十年之久,才保住蜀国边境稳定和衰弱的蜀汉政权。

诸葛亮在此前就提出“要从坦道,平取陇右”的北伐军事战略。姜维北伐,也是沿用了诸葛亮这一军事计划进行。姜维自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为后主擢为辅汉将军,执掌前方军权,至263年策反钟会失败,先后一共三十年,他进行了大小十二次北伐,每次陇右之地都是他兵锋所指。所以在武山、漳县以及礼县都留下他大战铁笼山的历史传说就不足为奇了。

漳县武当山名虽不被众人所知,但是“铁笼山”的名号却让这座山脉拥有了厚重的历史。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小雷 周言文

新闻推荐

韩铁英在仔细查看拍摄的画面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韩

韩铁英在仔细查看拍摄的画面。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韩铁英与剧组人员及演员观看拍摄的镜头。 韩铁英在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领奖。  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亚洲...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漳县武当山全貌姜维塑像随处可见的古堡铁笼山下的彩色)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