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武山县筹资4000万元下决心啃“硬骨头”,下真功夫破“老难题”,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使贫困村及自然村组基础设施全覆盖、无盲区,切实做到了党委政府真扶贫、扶真贫,***不漏村、不漏人,贫困群众见实效、得实惠。
回应自然村对通路的期盼,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在抓好国开行贷款试点项目,确保年内实现通行政村水泥路全覆盖的同时,武山县把解决自然村群众出行不畅的难题,作为深化***的突破口,启动实施自然村道路砂化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县15个乡镇156个贫困村的自然村修建砂化道路1120.8公里,彻底解决自然村群众出行难题。目前,15乡镇162个自然村383.3公里通村道路砂化工程已全面铺开。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撬动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动员组织群众参与道路建设,已建成通自然村砂化路170多公里,打通了通往自然村的“最后一公里”。
回应山区村对饮水的期盼,解决“没水吃”的问题。通过实施国开行贷款试点项目,武山县年内将实现行政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但仍有47个山区自然村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水源偏远、输配水管线长且实施难度大一直没列入项目实施范围,成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盲点。目前,已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到47个贫困村摸底调查、寻找水源,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榆盘乡四寺弯、杨河乡大松嘴等20个山区自然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年底将解决1318户596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明年,将彻底解决剩余山区自然村群众的饮水难题。
回应边远村对办事的期盼,解决“不方便”的问题。武山县在有计划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的同时,针对边远贫困村综合服务中心面积狭小、功能不全、群众办事不方便、村级幼儿园覆盖不到边远村的实际,自筹资金用于边远贫困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武山县探索形成了功能包含村“两委”办公、扶贫双联等“10”项功能和1所简易幼儿园的贫困村综合服务中心“10+1”模式。按照“10+1”模式和建筑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的标准,今年已经实施城关镇刘湾、洛门镇郭台等15个乡镇64个贫困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回应薄弱村对环境的期盼,解决“脏乱差”的问题。***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武山把解决人居环境差的问题,作为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的重要内容,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全县贫困村危旧墙体安全隐患排除、垃圾清运处理、清渠道改水路、改厕改圈、保洁队伍建设等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着力改善贫困村环境面貌。同时,针对部分贫困村巷道没硬化,群众家门口出行难题,武山县以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为主,积极发动群众筹资投劳,今年已实施贫困村巷道硬化83公里。到2016年,将实现所有的贫困村巷道硬化全覆盖。(夏子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使***政策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内生动力,近日,武山县按照省委书记王三运“切实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特别是要把‘1+17...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