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书寿告诉记者,西梁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区涉及四门、洛门、城关3个乡镇25个行政村,5450户26160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区域已成为集万亩全膜玉米、万亩正茬及复种蔬菜和万亩原膜二次利用于一体的高产、高效、优质、多元的旱作农业综合性示范区。2014年种植全膜玉米1.96万亩,正茬和油菜茬、小麦茬复种全膜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变传统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生产方式,提高了旱作农业水平。农技人员通过不断试验示范,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间套复种、轮作倒茬等旱作农业技术,已形成“4321”协调平衡的种植结构,即在正茬作物种植面积中,全膜玉米占40%,冬油菜占30%,冬小麦占20%,正茬豆角占10%,逐步形成了多种粮-油-菜、粮-粮-菜的高效种植模式,不断优化了种植结构,实现了粮、油、菜协调均衡发展,实现了自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据了解,近些年,该县农技部门积极开展全膜玉米、小麦、油菜、豆角、菜瓜等作物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每年引进试验、示范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约30个。通过多年不断优化各类作物品种结构,使这里形成了新技术、新品种集成推广的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基地。2013年该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其中农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2%,2014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
如今,发展旱作农业已成为武山县委、县政府产业扶贫开发、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邵兰霞】7月20日,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国务院定于2016年进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在全国范围开展普查之前,选择北京、河北、甘肃等6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天水市武山县被列为全...
武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