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酷暑天气到来之际,本报将以一贯之人文关怀的目光,投向那些挥汗如雨、默默奉献的人们,希望藉此表达我们的敬意,也让读者对某些人、某些事,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感悟。当然,本报也将对由高温带来的民生方面的变化,倾注高度的“热情”,给予持续关注。
A
厨师:灶台前的梦想
采访地点:西关十字“心”火锅后堂采访人物:王亮云厨师长采访时间:7月29日12时,现场温度:40℃
当日中午12时,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关十字的“心”火锅厨房。厨房里,择菜的、切菜的、炒火锅底料的、炖汤的……厨师们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我们的厨房装了排风扇,不过灶台旁还是很热的。”餐厅厨师长王亮云介绍说,因为装有排风扇,室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但就拿制作火锅底料时的过程来说,虽然制作时间仅仅10多分钟,但这时候的温度高达40℃左右,一旦靠近,面部还是会感到相当热。随后,记者拿出便携式温度计放在炒火锅底料的灶台上,大约3分钟,计数便飙升至40℃。
“我们的厨房在三楼,通风还是比较好的,比其他饭店的厨房要凉快些,”王亮云表示,在其他一些餐厅,厨房没装空调,气温会变得相当高,厨师工作起来往往是浑身大汗、相当难受。
“现在来这里吃饭的人多,大家都得忙着做菜,根本就停不下来。”王亮云说,每天12时到12时50分,18时到20时30分,这两个时间段是该餐厅的就餐高峰期,也是厨师们最忙碌的时候。
中午12时10分,王厨师长迎来了当天第一批客人的菜单,略看了一下就与同事们分头忙起来。一时间,炉火、油锅、铁铲、抽烟机让整个后厨充满着轰隆隆的声音,热气、油烟迅速笼罩全身。为了不妨碍王厨师长制作火锅底料,记者站在仅仅距离灶台约1米外的面板处观看。大约5分钟,记者的前后背均已湿透,额头的汗水也开始顺着脸颊往下淌,俨然成了一个“汗族人”。
王亮云说,他来自天水市武山县,打小跟着父亲从事厨师工作,虽说今年只有27岁,但从事厨师行业已有10年。10年间已经习惯了天气的炎热。
B
协管员:烈日下的坚守
采访地点:西站十字交叉口采访人物:文明交通志愿者董秀清采访时间:7月29日12时30分现场温度:34℃
29日中午12时30分,白花花的阳光下,热气烘得人睁不开眼。记者来到七里河区西站十字交叉口,烈日下路口的两个出口处分别有三个文明交通志愿者正在协调交通。毒毒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汗水顺着脸庞流下。
家住兰州电力修造厂家属院的董秀清,每天从家到工作岗位至少需要30分钟,因为是上午班,董秀清大姐每天7点前要从家出发,到中午12点半下班,董大姐要在烈日下整整呆上5个小时。
据董大姐说,每天7时30分至12时30分的上班时间内,每个协管员只有几分钟的换休时间,喝口水,去趟厕所,马上就要赶回工作岗位,即使是在最近几日的高温天气下,大家也会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个交叉口的南北三个值班站点,东西两个进出口,唯一的避暑工具就是一把伞,炎炎烈日下伞下的温度也达到34℃左右,跟外面相差无几。
董大姐说,由于天气炎热,车辆和行人的速度都加快,一分钟内十字路口车流量接近60辆,再加上天热人躁,行人违规时脾气也大,协管员只能站在烈日下慢慢劝说。在董大姐说话间隙,一骑自行车者急冲过去,董大姐边吹哨边向自行车跑去,在董大姐转身的一刹那,记者看到,她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紧紧地贴在后背上。
董大姐说,她之前干了30年的印刷工,干文明交通志愿者仅仅3年时间,但她很爱这个工作,虽然辛苦点,但感觉很充实。“在我当班的时候,途经我面前的只要是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我都会过去扶一把,让他们安全过马路。”董大姐说,有外地人向她问路时她都会想办法告诉他们,要是自己实在不知道,她会打电话问问别人,然后再告诉问路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兰州晚报记者滕效宏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学江 王钊 实习生张贵峰)8月22日,武山农民常某在田里被蝮蛇咬伤,辗转百余公里连夜来兰求救,终于在三爱堂医院找到救命血清。8月28日,经救治常某终于转危为安。 8...
武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