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近期甘肃省甘南、陇南、天水、庆阳、平凉等市州遭受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各地的文物也不同程度受损。截至17日17时,据不完全统计,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已造成甘肃省6市州4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受损。
甘肃省文物局在灾难发生时已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目前,省文物局已经紧急下拨救灾款10万元用于灾区受损文物的应急抢救保护,同时组织工作组由局长杨惠福等局领导亲自带队赴有关灾区实地勘察文博系统受灾情况和文物受损情况,慰问灾区文博系统干部职工,掌握灾后恢复重建第一手资料。
舟曲13处不可移动文物受损
据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全县13处不可移动文物受损。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岭儿坝遗址被洪水严重损毁,北山坪遗址、华年古城遗址遭洪水冲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固城北城垣及北城垣石门洞被泥石流全部冲毁,南坪遗址严重受损,上坝遗址、刘氏家族墓、房氏墓、洪霖夫妇合葬墓,以及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石门沟古栈道遗址等不同程度受损。保存在县文化馆的可移动文物7件(石碑、石狮等)被泥石流掩埋。
陇南平凉等市文物不同程度受损
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平凉、庆阳、天水等市文物也因洪灾不同程度受损。陇南市9县区遭受洪灾和泥石流。据各县区文物行政部门报告,武都区、两当县、康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不同程度因灾受损;重灾区两当县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泉农会旧址和刘坪农会旧址)倒塌;康县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被泥石流覆盖;徽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修白水路摩崖石刻值班观察室成为危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玠墓大范围塌陷,墓碑保护亭局部塌陷;武都区博物馆馆舍成为危房,12件馆藏陶器受损。平凉市泾川县遭暴雨袭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石窟寺窟内进水,冒顶扩大,文管所院内有落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母宫石窟窟区有落石,部分地面塌陷,因汶川地震造成的石窟木质楼阁险情进一步加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泾川隍庙大殿进水,泥瓦掉落较多,整体木构架受损严重。崇信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康王庙因灾受损较为严重。
庆阳市连降大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石窟寺165窟等10个窟龛出现严重渗水情况,洞窟内潮气弥漫,部分造像表面石质脱落甚至被水浸泡。目前,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已使用抽风机排除窟内潮气,积极抢险。北石窟寺还遭暴雨雷电袭击,导致变压器、配电设备及部分办公设备损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突降暴雨,洪水涌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家塬战国墓地(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拟报第七批国保单位)墓葬坑内,所有墓坑均有积水,14、16号墓坑墓室塌陷,坑内出土文物被淹。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已成立救灾小组,租用抽水机进行排水抢险。
另悉,截至发稿时,陇南市文县、礼县、成县、西和、宕昌等县文物受损情况仍在进一步调查统计之中。
新闻推荐
的哥的姐在医院捐款事件一病魔缠上顶梁柱一家老少为钱愁兰州晚报讯(记者滕效宏实习生丁菊香)年仅33岁的...
张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