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副县长段文琰(左二)与本报文体新闻部主任丁毅(左一)向学生发放爱心礼包。
“阳光童年·新学期礼物”活动走进张家川,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爱心礼包,也给孩子们送去了欢乐。本报张家川特派记者赵汇 朱黎 窦阳 摄
本报张家川特派记者(赵汇 朱黎 窦阳)让爱心飞扬,将温暖传递。一份幸福与他人分享就会变成双份幸福,满载社会各界的牵挂,本报“阳光童年·新学期礼物”大型公益活动继续向乡村小学播撒爱心。4月18日、4月19日,由新通力东方租车“保驾护航”的爱心车队分别来到通渭县、张家川县,为两地744名贫困学生送上了“爱心大礼包”和数十件由多琳琴行和甘肃省生殖保健院捐赠的音乐、体育器材。
爱心人士的积极捐助、诚信企业的倾力加盟、朴实乡亲的默默奔走、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这些平凡而厚重的表达,正如丢入湖中的石子一样激起涟漪,这些涟漪激发了大家的爱心,在这样一圈圈扩散的波纹中,把爱与温暖传递到四面八方,其间还被更多的接力者放大和助力,让我们无比温暖。
4月18日11时,“爱心车队”抵达通渭站,在这里爱心志愿者向当地教育部门顺利交接了142个大礼包后,便继续向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进发。4月18日下午4时许,当爱心车队到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中心小学时,99名来自闫家乡和马鹿乡的孤残孩子代表早已整齐地站在操场上,等待着“爱心大礼包”的发放。
仪式上,10岁的马英一直把小手缩回袖子里,原来孩子本该娇嫩的小手,已被冻成了树皮般干枯的模样。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异,孩子跟随外婆生活,每天还要放牛,清理牛圈。捧起孩子的小手,志愿者眼圈一红,心疼地把孩子搂到怀里,赶忙拿来润肤霜给她涂抹起来。
在爱心物资发放仪式上,5年级的崔雪同学代表接收“爱心大礼包”的602名同学向众多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致谢:“叔叔阿姨们,感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慷慨解囊,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有了你们的帮助,让我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更有信心。”
领到“新学期礼物”的孩子们纷纷穿戴起来。乡村的孩子们不善于表达,但能从他们低声交流和兴奋的脸庞上,看出穿上新衣、领上新文具后的欢乐之情。
参加“爱心大礼包”发放仪式的张家川县副县长段文琰盛赞本报“阳光童年”大型公益活动,他表示,媒体是一条纽带,将各方的爱心集结在一起。他说,全县教育系统也将借助这次捐赠活动在全县开展感恩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高尚的品德,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时光。
4月19日,“爱心车队”又来到张家川杜渠小学,为这里的孩子们带去电子琴、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音乐、体育器材,让孩子们充分接受温暖与爱心的双重传递。
善举虽小,但它会被传递,会被放大。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多做一点善事,就会像丢入湖水的石子迸发出无穷的能量;只要我们都能在“阳光童年”某一道波纹上作为善举的继力者和助力者,那这份爱的力量将传得更远更强。
本次活动积极的社会效应,得到了张家川手机报、张家川电视台等多家当地媒体的高度关注,他们用笔和镜头聚焦“阳光童年·新学期礼物”,记录和传递着正能量,并于4月19日在各自所在媒体对这一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新闻推荐
会宁县土门岘乡中心小学208双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杜渠小学 8双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平安学校 284双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河峪小学 47双 漳县...
张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张家川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