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反映加拿大白人与牧师将原住民父母与子女强行分离的画作
?民众游行集会要求加拿大当局重视原住民妇女失踪问题
?民众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甘露市一所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外摆放鲜花纪念215名死亡的原住民儿童
当地时间5月27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甘露市一所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发掘出多达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其中最小的仅3岁。
加拿大是一个一向自我标榜“多元文化”,号称“多民族调色板”的国家,一向以兼容各国文化自诩,在这片国土上生活着近70万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米提斯人等原住民,他们是这里最早的居民、最初的主人。为显示国家对这些民族的尊重,加拿大官方曾郑重表示应尊称他们为“第一民族”。
然而在“第一民族”这样动听的名词下,却隐藏着这些加拿大土地原本的主人长达100多年的血泪史。
历史 加拿大原住民血泪斑斑
直到17世纪初,才有成批的欧洲白人远渡重洋,来到加拿大冰雪覆盖的土地,不久,加拿大形成英法争霸的局面,1760年,英国战胜法国,独霸加拿大,开始逐步蚕食原住民的领地。英国人把天花等疾病带到北美,缺乏抵抗力的原住民因此遭到惨重伤亡,通过巧取豪夺,他们更攫取了大片原属原住民的土地,并残杀了许多原住民。据文献记载,由于殖民活动、种族冲突和疾病流行,加拿大西部98%的印第安人口消亡,许多部落不复存在。
到了19世纪下半叶,羽翼丰满的英国殖民者和加拿大当局开始通过一系列法律,试图对剩余的原住民进行同化,根据1876年出台的《印第安人法》,印第安人必须居住在贫瘠、狭小的2250个“保留地”上,凡不居住在这些“保留地”的原住民被一律称为“不合作者”,被剥夺了理应享有的公民权。
即使对于居住在保留地的原住民,加拿大当局也并未放过,政府公然通过了“土著同化”原则,主张通过文化隔绝和毁灭,在数代人之内,将原住民“彻底融入主流社会”。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自1870年开始,在当局的鼓励、资助甚至强制下,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置了数以千计的“寄宿学校”,将原住民学龄儿童强行带离家庭,剥夺其父母和家庭对他们的监护权,而将之交给教会。孩子们被隔绝起来,被勒令不许讲民族语言,不许保留本民族的宗教与习惯,而只能说英语或法语,并“培养和保持符合文明规范的言行”。
黑幕 文化灭绝政策持续百年
由于白人优越论思想的作祟,寄宿学校对这些原住民子弟采取了诸多粗暴手段,敢于抵制其文化洗脑的孩子会遭到各种各样的体罚、性虐待;而如果孩子的父母反对或表示不满,当局就会以“违反《印第安人法》”的罪名,将他们逮捕治罪。
更有甚者,一些寄宿学校的管理者出于所谓“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原则,对这些原住民孩子进行了一系列荒唐的医学试验,如电击、饥饿试验,甚至强迫绝育和“优生试验”。
据不完全统计,自1870年第一所寄宿学校诞生,到1996年最后一所关闭,共有超过15万原住民儿童被强迫送入,其中被虐待致死的儿童据信超过5万,另有5.5万混血儿被强制送给白人家庭寄养。对于原住民孩子们的家庭而言,他们的子女无论生死,都不能再回到家里,甚至杳无音讯。
由于这种“断子绝孙”的文化灭绝政策,加上对原住民经济的扼杀、土地的掠夺,原住民不但人口减少,而且经济命脉断绝,前途渺茫,许多人因此染上了酗酒、吸毒等不良习惯,更加剧了自身和民族命运的悲惨。
对此加拿大当局熟视无睹,1907年官方派遣的医生皮特·布莱斯如实反映了原住民寄宿学生死亡率高(50%)的现象,结果被免职。直到1984年当局才承认这种做法“不人道”,1996年最后一所寄宿学校才关闭,1998年政府才首次表示“应该道歉”,而正式表示歉意,竟已是2008年6月11日!
调查 加拿大原住民苦难循环
然而道歉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2007年,英国拯救儿童组织对加拿大原住民保留地进行了长时间探访,结果发现情况“令人沮丧”,由于缺乏经济来源和生活希望,保留地不但设施残破,住房简陋,而且充斥着吸毒、酗酒和暴力,自杀率高达0.13%(比加拿大全国平均水平0.017%高出近10倍),由于无力抚养,多达2.7万儿童被寄养他处。原住民保留地酗酒问题之严重,到了令人不堪忍受的地步,甚至连精英也难以免俗——2016年,联邦渔业部长、原住民出身的图图在仕途大好之际突然辞职,后来他透露,自己自幼即在部落染上酒瘾,“家族和部落里很多人都如此,非如此不足以麻醉自己以忘却烦恼”。
原住民妇女失踪问题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以至于原住民部落为抗议联邦政府不作为,在加拿大建国150周年的“正日子”,把象征抗议的原住民帐篷,径直扎在了首都渥太华的国会山庄广场。迫于压力,杜鲁多政府同意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此事。经过两年半调查,一份长达1200多页的《加拿大失踪和被谋杀原住民女性全国调查报告》于2019年6月3日公诸于世,报告收录了超过2000人的证词,结论指出各级政府在处理原住民女性失踪及被杀案件上,存在严重的偏见及“结构性问题”,甚至已经达到种族灭绝的程度,其中“种族灭绝”措辞通篇出现了122次之多,以形容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高达2000人以上的原住民失踪或被杀害事件。
不仅如此,历史上原住民还被剥夺了大部分土地,圈入极小的保留地,即使这样,这些保留地还不断受到政府侵
夺,让原住民雪上加霜。
虚伪 高喊尊重实则漠不关心
加拿大政府嘴上高喊“尊重‘第一民族’”,实则漠不关心,据报道,每年原住民向加拿大联邦政府提交的涉及土地纠纷的诉讼案就高达900件以上,而真正被解决的每年不超过20件,即使解决,方案也十分不公平,如加拿大西部道格拉斯保留地,原住民胜诉,但政府拒不归还被侵夺的佛雷泽河谷,而是试图将一块荒凉的沼泽地塞给原住民,遭到拒绝后又换成一块遍布爆炸危险品的废弃靶场。
加拿大联邦政府固然作出了迟到的道歉,但仅限于口头,在阿尔伯特省,石油公司采矿污染了原住民阿萨巴斯卡湖水;在安大略省,矿业公司开采铂矿侵占保留地,政府都视若无睹。不仅如此,时任联邦总理哈珀非但未增加对原住民拨款,反倒废除前任自由党政府和原住民签订的基诺纳协定,取消每年对原住民社区的50亿加元拨款。
更有甚者,2008年9月1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原住民权利宣言》,其中规定尊重原住民的个人和集体权力,尊重、维护和加强其民族文化认同,强调在保护其自身需要和尊严前提下追求发展,这一重要的宣言获得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和响应,144个表决国,反对票只有4张,而其中一张反对票,竟然是标榜“多元文化”、3个月前刚刚向“第一民族”道歉的加拿大投的。
直到今天,为寄宿学校等歧视、虐待、清洗原住民的言论,在加拿大仍不时可以听到,2021年初,联邦参议员比亚克再次发表为寄宿学校辩护的公开言论,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在舆论压力下被迫辞职。
分析 白人至上主义根深蒂固
对加拿大原住民进行“种族灭绝”的根本原因,是白人至上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思想根深蒂固,且至今仍在作祟。
不少学者指出,包括加拿大历史在内的世界近代史表明,几乎一切乱源均来自欧洲白人的极端自私的“自我”的延伸——宗教自我中心、种族自我中心、政治自我中心、经贸自我中心和文化自我中心,对不接受他们的理念和行为的种族和国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摧毁。
摧毁原住民文化,用所谓“西方文明”来取代原住民文化,是欧洲殖民者的刀,刀刀致命。这种系统性地对原住民文化的破坏与蹂躏,甚至比肉体上消灭原住民,更能体现欧洲殖民者的贪婪和野心。
尽管在各方努力下,“尊重第一民族”渐渐成为加拿大的“政治正确”,但这在很多时候只是表面文章: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加拿大“第一民族议会”首脑、加拿大三大原住民族的象征性领袖方丹大酋长被邀请坐上了开幕式主席台,坐在了加拿大总督和总理身后。但开幕式表演却在“野生动物”后跳过了漫长的加拿大原住民历史,直接引入了欧洲人的一片白帆。
2021年2月25日,加拿大审计总长凯伦·霍根发表审计报告指出,除非加拿大政府能够解决供水系统的若干潜在问题并按照正常标准实施监管,否则原住民中第一民族(加拿大原住民中的一种)依然无法获得可靠、清洁的饮用水。加拿大政府在2015年12月承诺,到2021年3月前解决第一民族饮用水问题,但这个承诺无法如期实现,且仍有至少22个相关问题待解决。
台面上的“第一民族”“多元文化”固然动听,“口惠而实不至”却让加拿大原住民愤愤不平,此次寄宿学校遗骸事件系原住民方面主动公诸于世,联邦暨省政府倘不能妥善应对,后果恐将相当严重。
■声音
原住民议员:在每一所寄宿学校搜寻先人遗骸
“这些孩子都埋在了寄宿学校的旧址里,这是一个不可能再继续隐瞒下去的公开秘密,我们必须在每一所学校旧址里寻找这些先人的遗骸。”
加拿大安大略省原住民议员玛玛卡瓦呼吁加政府与原住民开展合作,在其他已经废弃的印第安人寄宿学校寻找可能存在的遗骸。加拿大媒体报道称,由于历史资料遗失、政府及相关机构刻意隐瞒原住民儿童死亡信息等原因,加拿大各地的印第安人寄宿学校中很可能还存在众多未被发现的孩童遗骸。
这些死去的孩童有些年仅3岁,死亡的原因和时间尚不清楚。这只是对这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的首个初步调查结果。根据计划,研究人员将继续对该校旧址开展调查和探测,其他初步调查结果预计将于6月中旬公布。
她提到,受到加拿大政府这些不靠谱的解释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许多相关组织从本世纪初就开始搜索前坎卢普斯印第安人寄宿学校内可能存在的遗骸。
《纽约时报》称,加拿大的原住民社区长期以来存在传言,称此类印第安人寄宿学校中存在很多未被标记的大型“乱葬坑”,这一传言如今首次得到印证。
■资料
原住民是加拿大这片土地上本来的主人。1760年,英国独霸加拿大,开始逐步蚕食原住民的领地。据文献记载,由于殖民活动、种族冲突和疾病流行,加拿大西部98%的印第安人口消亡,许多部落不复存在。加拿大目前原住民约113万人,占总人口的3.8%,一般被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民族”(FirstNa-tions)、因纽特人(Inuit)、梅蒂人(Metis)和无所属印第安人(non-statusIndians)。
◆“第一民族”即印第安人,由于原住民不喜欢“印第安人”这个被认为带有歧视性的名称,因此二战后逐渐在官方场合用“第一民族”(意即最早在加拿大定居的民族)代替。“第一民族”是加拿大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
◆因纽特人 即人们熟知的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人”(指吃生肉的人)带有歧视性,因此近代以来他们一直自称“因纽特”(意思是“人”)。
◆梅蒂人 是殖民时代早期法国移民和原住民通婚形成的混血民族。
◆无所属印第安人则是不被承认为“第一民族”的印第安人。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社、中广、《北京青年报》报道
新闻推荐
6月1日,王蔷在比赛中回球。(新华社发奥雷利安·莫里萨尔摄)据新华社巴黎6月1日电(记者肖亚卓)1日的法网赛场,两位“巨头”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