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安丘新闻 > 正文

又访张殿英 赏巨幅年画

来源:潍坊晚报 2018-11-11 10:00   https://www.yybnet.net/

杨先让称张殿英是一个“为本土文化遗产奔波呐喊者”。再“走黄河”,为民间艺术一“嚷”再“嚷”的他一定是要去看看老相识张殿英的。当年张殿英弃了三尺讲台,一个猛子扎进木版年画的创作研究。而今,他又鼓捣出了什么?

巨幅年画《农家乐》展现古代乡村生活

要不是张殿英迎出来,大家还真不能顺利找到青云山年画馆。一段长路,把喧嚣隔在山外。这里的事物,大都散发着沉静、深刻的孤独。炙热的年画是个例外。

即使看过了很多年画,见到张殿英的《农家乐》时,大家还是吃了一惊。这幅长达32米的年画,一下子把人拽进了古代乡村世俗生活。乡野劳作、喜庆丰收、佳节嬉戏……这些场景向你扑面而来。张殿英说,这幅年画共用了531块梨木版,雕好后一步步套印上去,“全程没有接缝,大概只有年画能够做到”。

为了便于观赏,张殿英专门打造了一个画箱。画箱两边都装有转轴,颇为精巧。张殿英缓缓转动一侧的轮子,一幅幅场景便被源源不断地“吐”了出来。观者出神凝视,思绪随之缓缓前行,随着场景的变换,大家仿佛变成了乡野农家的一员。

张殿英给大家讲述这种新颖的年画展现方式。他痴迷年画一辈子,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想带着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现代人的情绪中找到共鸣。

当年,张殿英从安丘出发,外出求学、教书,为年画放弃了大学教师的岗位,调到潍县年画研究所(后改名为潍坊市杨家埠年画研究所)。“文革”中,大批珍贵的画版被用来当柴火烧,甚至拿去堵鸡窝。他又心疼又着急,就去抢救、收集。他痛心愚昧无知者对年画肆意践踏,用微薄之力对抗。退休后,他又回到安丘继续年画的创作研究。年画一直在他的生活中。

30年前,杨先让等人来潍坊,张殿英和他一起找年画师傅探访。这30年中,张殿英除了针对传统继续挖掘、研究,也一直在赋予年画新花样。之前,张殿英还和儿子一起,把年画印在T恤上。他在保持这项民间艺术不变味儿的同时,想用一种更容易被现代人认可的方式去传承。他从内容、形式等方面适当创新,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接受它。

从张殿英的讲述中,你能感受到他对年画执着的爱,既热烈又纯真。杨先让说,他和张殿英都是半路出家,突然就喜欢上了,迷上了民间艺术,迷上了年画。这份痴迷,载着他们前行,也载着艺术前行。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有它生长的沃野。在民间艺人的手里,年画一方面连着过去,一方面又奋力伸向未来。

带领后辈解决难题张殿英旧作受追捧

张殿英带着大家一路参观,行至一个脸盆前,盛水半盆。他随手取来一张年画扔里面。大家好奇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要变什么戏法。大概四五秒钟,他把年画自水中取出,颜色遇水竟不跑。

有人说,张殿英把青云山年画馆变成了年画的避风塘;还有人说这里其实是年画的梦工厂。他带领着后辈,在这里恢复失传的印金、拱花等技术,解决了裱褙跑色的难题,印出泡在水里不跑色的年画。

虽然离开了三尺讲台,但张殿英还是一个师者。“以前是教书,现在是教刻版、教印画”。他把一些门外汉领进年画这道艺术之门里。儿子张运祥子承父业,入了年画这一行当。在青云山年画馆,大家见到了“年画百宝箱”。张殿英父子制作的这种工艺品可以随身携带。打开后,你会看到刻刀、木版、拓纸、颜料等一应俱全。普通人可以用它体验雕版、印刷。父子俩希望百宝箱能成为保护、传承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一个有效载体。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杨先让请张殿英给大家讲讲潍坊木版年画。张殿英很谦虚地和大家做了分享:“潍坊年画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潍县就有杨家埠等十几个村子制作年画,周边的高密、安丘等地也建有不少画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曾出版张殿英的书籍《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书中详细介绍了潍坊木版年画的源流、作品内容出处,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生产和销售方式,潍县年画改革的成就,以及张殿英个人木版年画创作实践和在木版年画理论上的探索等。

分享会后,大家纷纷请张殿英签名售书,杨先让也郑重地买下一本。简陋的传习所里,一场签售会温暖圆满,偶像与粉丝合影留念。

不知道书出版之初,张殿英有没有做过此类活动。我想,此刻,他一定是幸福的。

◎相关链接

名家评《黄河十四走》

黄永玉:杨先让《黄河十四走》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他把近百年来张光宇、张正宇、张仃、郁风、廖冰兄这些前辈老大哥为中国民间美术实践、奋斗、呼号,由于力薄势单成不了气候的凄楚处境,变成无限广阔的灿烂局面。

陈丹青:《黄河十四走》是上世纪90年代,也是此前半个世纪中国最为周正而用心的民间艺术图文集,其内容和体裁,介于田野调查、文本分类、历史综述、美学阐发之间。如今市面上各种美术史豪华版画册泛滥成灾,可是仍然无法替代《黄河十四走》,不消说,每一页图文背后,都可见先让老师的雄心。

吕胜中:《黄河十四走》是迄今为止中国民间艺术田野调查最辉煌的,也是今后难再出现的独一无二的成果。

文/图本报记者马慧丽

新闻推荐

开车上潍日高速 请收好这份出行指南 记者实地探访潍日高速潍坊至五莲段,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信息

11月2日,记者从潍日高速潍城西站上高速,一路向南到达五莲县,对潍坊境内的7处收费站和2处服务区进行探访。潍日高速上...

安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丘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又访张殿英 赏巨幅年画)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