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昌邑新闻 > 正文

共和国同龄人的记忆

来源:潍坊晚报 2019-01-28 12:08   https://www.yybnet.net/

每个年代的人都有着对春节不同的记忆和感受,但共同的是,它是我们美好情感的汇聚和释放。今年恰逢建国70周年,本报在潍坊市各县市区采访了8位共和国同龄人,听他们回忆过去春节的故事,重温那些温馨的片段,共同体会浓浓的年味儿。

◎徐介枝(昌邑市)

穿上母亲连夜赶制的新衣

今年70岁的徐介枝老家是昌邑市卜庄镇,现在在女儿家帮忙看孩子。对于现在的生活,她非常满足,吃穿用都比过去过年好很多。在她的印象中,过去春节最难忘的就是新衣服。

上个世纪50年代,农村的生活比较贫穷,孩子最盼望的就是穿新衣、吃好饭。徐介枝表示,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春节习俗一样也不少。尤其过了腊八节后,家家户户开始为过年做着准备。“农历腊月二十六是年集,我随母亲将做的草编卖掉,换一些钱过年。”徐介枝说,那时候她家里很穷,所谓的新衣服都是母亲给做的。年前的那些晚上,母亲忙完了其他活后,把买来的布制成新衣。“我十岁那年就学会了针线活,母亲做新衣服,我就在一旁做新鞋。”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农村过年习俗很多,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跟着大人串门拜年,能吃到糖块、瓜子、花生,长辈们还会分压岁钱。”徐介枝回忆道,初一上午拜年结束后,小伙伴聚在一起做游戏,有时候还会比较谁的新衣服更好看。“那个年代,人们都喜欢红色的,尤其是带花边的衣服。”

◎王伯亮(临朐县)

1990年买回彩电轰动全村

每天坚持至少跑5公里,农忙时就到承包的果园里忙活,农闲时就和村里的老伙计们喝喝茶打打扑克……1949年2月出生在临朐县城关街道后马陵村的王伯亮,虽然已经70岁,但说话铿锵有力,精神头十足,用他的话说现在还是“年轻人”。

“从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日子一年好过一年。”王伯亮说,在他小时候,每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过年最多比平时多一点点荤腥,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手里逐渐变得宽裕,过年餐桌上的菜品也越来越丰富。

1990年,王伯亮攒钱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在村里引起了“轰动”。那年春节,家里坐满了来看春节晚会的街坊邻居和亲戚朋友,“那是我们家第一次在家看春晚,全家人都特别高兴,一屋子人哈哈大笑。”回想起当年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的情形,王伯亮脸上满是喜悦。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吃穿不愁,儿女孝顺,邻里和睦,村容村貌我们都很满意。”王伯亮说,小时候盼过年,是因为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而现在天天都跟过年一样。

◎赵府龙(寿光市)

吃过晚饭,去邻村占位看戏

今年70岁的赵府龙是寿光市上口镇东景明村村民,最近他和家人一直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着准备,买新衣服、选购年货、打扫房屋……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平时不愁吃喝,但他和村里的老人们对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仍然充满了期待。

在他的记忆中,过年最难忘的就是观看各种节目和表演,场面热闹非凡,充实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上世纪60年代,很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最多有台壁挂收音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每到春节,村里会一下子热闹起来,当地表演最多的就是吕剧。“那时候村里有宣传队,春节期间就会排演节目。”赵府龙说,除了看戏,村里还有舞狮表演,到现在他还能清楚地记得那热闹的场面。

“相邻的几个村还相互表演节目,哪个村有表演,大家都会提前知道,晚上吃完饭,就朝着那个村去,占好观看地方。”赵府龙说,表演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鲍守祥(安丘市)

部队里以班为单位包饺子

对于今年70岁的安丘市兴安街道老人鲍守祥来说,春节的记忆仿佛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模糊又清晰。那时,除夕餐桌上多加的一片肉、一个馒头、一盘饺子,都是难得的美味,是幸福味道。过一个热闹丰盛的春节,家里人都要咬着牙积攒几个月的钱才行。1968年去济南当兵后,鲍守祥跟家人团聚的日子少了,除夕夜多跟战友们度过,关于春节的温馨记忆更多了。

大年初一,部队大院里都会包饺子,战士们起个大早,以班为单位围在一起,和面、揉面、擀皮、做馅儿、包饺子、煮饺子。不管是领导还是士兵都撸起袖子,亲自下厨。吃完饺子,大家再一起站岗。为缓解战士们的思乡之情,部队里也会组织联欢会,战友们用各地的方言表演节目。1977年,连队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除夕夜,全连战士坐在会议室里,盯着这台14寸的黑白电视看迎新春文艺晚会。

鲍守祥说,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夜饭日渐丰富起来,鸡鸭鱼肉成了“常客”。到了今天,饭桌更加丰盛了,交通更加方便了。说起这70年的变化,老人深有感慨,总是既骄傲又自豪地教育儿女,要感谢党和国家。

做孙儿的二胡“启蒙”老师

买了十斤小麦回家当年货

◎张效东(寒亭区)

家住寒亭区寒亭街道张家院社区的张效东,出生于1949年10月26日,是潍坊市著名的风筝工艺大师。眼看就要到春节了,张效东已经开始置办各种年货,打扫房屋,感受着越来越浓的年味气息,思绪也回到了他年轻的时候。

张效东说,他年轻的时候,提到春节,并不像现在这样满心欢喜,反而有种犯愁的感觉。因为那时候家里太穷了,过春节连顿白面馒头、水饺都吃不起,更别提有件新衣服了。

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春节,是1967年,那时他在钟表店里学习了一段时间。为了筹集点过年的钱,张效东背上自己的工具箱,步行去昌邑走街串巷,修钟表、磨剪子、修锁,用自己的手艺挣点钱过年。直到大年三十下午,他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家。“一共挣了七块钱,回家的路上,到集市花3块钱买了10斤小麦,回家用自己家的磨磨碎了,包了一顿饺子,一家人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张效东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应有尽有,但他还是记得那年背回家的那10斤小麦,那是当时他们最好的年货。

◎刘启祥(青州市)

青州市谭坊镇南孙家庄村的刘启祥,出生于1949年10月27日。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吃穿发愁,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顿好的。成年后,他于1977年到当地的齿轮厂做了工人,虽不再为吃穿发愁,但家里也不宽裕。

提起印象中最难忘的一次春节,刘启祥说,他和老伴都是文艺爱好者,对京剧情有独钟。他会拉二胡,老伴年轻时唱过“花旦”,一拉一唱,老两口配合默契,总会赢得乡亲们的阵阵掌声。2013年大年三十,春节联欢晚会播得正欢,刘启祥忍不住拿出二胡拉上一段,引起了6岁小孙子的好奇和兴趣,吵着闹着要学二胡。也正是这次无心的“启蒙”,小孙子爱上了二胡并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如今已成绩斐然。

“生活条件好了,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那年看到孙子对二胡、对传统文化表现出那么浓厚的兴趣时,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刘启祥说,那个春节,是他记忆里最开心的一次,至今他回想起孙子抓着二胡爱不释手的样子,心里都比吃了蜜还甜。

◎王庆荣(昌乐县)

昌乐县宝都街道东山王社区的王庆荣,当了10年赤脚医生、24年小学校长,修了近8年县志,可谓十分精彩。经历70个春秋,春节又至,说起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是2009年。

2009年春节前,王庆荣正式退休了。退休前,他耗时近8年参与编纂的120余万字《昌乐县志》完成了,这是昌乐自明朝以来修的第五部县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部。修编县志时,电脑尚未像今天一样普及,多数稿件都是手写后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县志修完了,从我家推出去的草稿有两小推车。”王庆荣说,县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史书”,能在退休前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年春节,还有一件让他铭记的事——搬进了新楼房。当时的东山王村是昌乐县最早一批开始城中村改造的村子。“老房子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父辈留下来的,虽然很留恋,拆的时候老伴还哭了,但现在证明拆迁是正确的。”王庆荣说,在他生日前两天,他们家搬进了近150平方米的安置房,生活条件更好了。

“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现在生活十分幸福。”王庆荣满足地说。

◎隋金平(诸城市)

村里演节目感谢乡邻帮助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诸城市昌城镇前官庄村村民隋金平回忆起年轻时度过的春节,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74年的春节。那一年,诸城多地发洪水,他们村也受到了影响,很多村民家的房子倒塌,乡镇上以及多村都到他们村里帮忙盖新房子,让村民们当年就住上了新房。

为了答谢这些村子的帮助,1974年年底,前官庄村成立了高跷队,准备了踩高跷、样板戏等节目,在大年初一、初二挨个村子去表演。高跷队里有二三十人,都是年轻人,当时25岁的隋金平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不计报酬,大家参与的热情都非常高。”隋金平回忆道,他们整个腊月都投身在排练中。

“期间,我还和队友们反复排练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每一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滚瓜烂熟。”隋金平说,那年他们去了镇上的四五个村子表演,临近中午,这些村的村民都给他们送饭,为他们的表演喝彩,非常热闹,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意义。

新闻推荐

六辆警用摩托开道 及时送医

本报讯日前,昌邑市围子街道一企业的工人在操作机器时,不慎将左手动脉割断,血流如注,请求交警部门护送到医院急救。...

昌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昌邑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共和国同龄人的记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