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深夜的街头温度接近冰点,当人们正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时,却有一些人为了生计,在寒风中露宿。11月13日23时,记者前往城区南下河市场,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群“冬夜露宿人”的身影。
今年60岁的刘西湖家住坊子区黄旗堡街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躺在货车上鼾声如雷。两堆白菜中间的一条狭窄小道,就是他的“床铺”,一件棉衣外套就是他的“被褥”。为了赶在凌晨卖菜,刘西湖前一天晚上就得从老家赶来“占摊位”,路上刘西湖随便和衣眯一下。早上6时批发市场交易完后,刘西湖便驱车回老家进白菜,下午他再干点农活,到了晚上,又要从老家载着4000多斤白菜来到南下河市场,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同样来自坊子区黄旗堡街道的刘秋堂今年65岁,多年来他一直与老伴儿一起干蔬菜批发的生意。在他的摊位前,记者看到了格外温情的一幕:刘秋堂自己坐在驾驶座上休息,身上盖着薄薄的外套,而刘秋堂却硬让老伴儿去驾驶室后座上躺着休息,并将厚厚的棉被裹在了老伴儿身上。“我身体好,不怕冻,她个女人家身子比不过我。”刘秋堂憨憨地说。
记者手记
深夜的批发市场格外冷清,在凌晨3个小时的时间里,记者见到了许多在冬夜中露宿的人们,他们有的会盖上个毛毯躺在简易的床上;有的干脆蜷缩在冰凉的蔬菜堆里;还有的把头伏在膝盖上,小睡一会儿便匆匆开始劳作。寒风、低温、噪音和刺鼻的气味,这些艰苦不曾阻挡他们的脚步,他们仍不断坚持着努力着。与此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如果,你碰上了冬夜中露宿的人们,请轻声走过,不要打扰他们在忙碌中难得的清梦。
文/本报记者李楠图/本报记者张驰
新闻推荐
卫生情况良莠不齐,餐馆收费价格不一,行业自律名存实亡1月11日,市民邓先生向本报反映,他在东风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附近一家小饭馆吃饭时,发现消毒餐具的价格标注为1.5元。“原来1元钱就感觉挺...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