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潍坊新闻 > 正文

难忘那爽朗的笑声 ——怀念谭连先生

来源:淄博日报 2017-03-31 10:0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吕则征

谭连先生是我的忘年交。与先生相识,是大学老师孟蒙牵的线。两位长辈同是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学会会员,孟老师因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有一年,年会在淄博召开。晚上,我到酒店看望久违的孟老师。说话间,老师告诉我,淄博日报社有位谭连先生,酷爱文学,人很厚道,有空可去拜访他。返回学校后,孟老师修书一封,把我介绍给谭先生。

记得谭先生在新闻大楼的二楼办公,主编《淄博日报通讯》。我敲开他办公室的门时,谭先生朗声说到,欢迎,欢迎。落座后,他说,听孟老师说你喜欢文学,还常写文章。我说,学中文的,都有一点文学情结。文章写得也不好,今后请您多指教。他从书橱拿出几期《淄博日报通讯》给我,说这上面开有“写作漫谈”栏目,大家交流写作体会,你若感兴趣,可给我们写稿子。因为初次见面,彼此不熟,又怕耽误先生的时间,就匆匆告辞。他办公桌上新出版的《人民文学》《十月》《收获》等刊物,还是吸引了我的目光,这也是我常读的文学期刊。心想,谭先生还真是一个文学迷,要不怎么会是省当代文学研究学会的会员呢。上世纪八十年代,喜欢文学是一种社会时尚,文学杂志文艺书籍的出版异常火爆。作家、诗人是那时的明星,受人追捧的程度,绝不亚于后来人们对娱乐名人的追捧,且内心还多了一份仰慕敬重。那也是一个读书的年代,人们从“文革”的梦魇中醒来,对求知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望。

那时,还是不停地写。那是一个“爬格子”的年代,文章起草后,须用方格稿纸誊写清楚,然后把稿子寄出。也给谭先生写信,交流对时下问题的看法,交流文学观点。谭先生均一一回复。我投给他的稿子,偶尔做些修改,好多时候是一字不改刊发出来,谭先生再把样刊给我寄来。每次收到《通讯》,如获至宝。

说来机缘巧合,后来我走进了新闻大楼,竟成为了淄博日报的记者。不过谭先生年事已高,已经离休在家。好在先生的家离报社仅一路之隔,有空便到他家中坐坐。先生熟悉文坛掌故,熟悉报社的历史。每每谈到高兴处,便发出爽朗的笑声。谈到一些人的滑稽荒诞时,同样是朗声大笑,有时笑得眼中出泪。谭先生自幼便是京剧迷,后来成为票友,与济南的裘派传人方荣翔先生是好友。或许因此,谭先生口腔共鸣响亮,所以,他的笑声洪亮,特别富有磁性,深深地感染了我。一个心地纯洁的人,连笑声都亮堂。他没有故作高深,没有装腔作势,更没有阴阳怪气。每一次从见面到告辞都朗声善言,一派率真,一团和气,一份真情。

先生关心我的生活,得知我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便动用他的一些关系,先是写信,后又亲自领我去拜访人家。那时还没有出租车,张店城里仅有两条线路的公交车,谭先生也不会骑自行车,他的身材并不高大,走路也不快。他和我提着东西,缓慢地走在求人的路上……

他常常问我读什么书,说你们年轻人思想活跃,信息量大,要从你们身上学东西。记得我报出书名时,他看过的就与我交流,没有看过的就要我下次给他带来。我虽是工作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但真正与我谈读书的人不多,有的人很自负,自以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不读书;有的人压根没有购书读书的习惯,自然更不读书。而谭先生仍在寻找未见之书,保持一种求知的热情,确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进取气象。

随着交往的增多,对先生有了些了解。他成名颇早,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淄博市不多的有成就的文学写作者,二十多岁就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两本小说集,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上海文艺》等期刊上。其中《一个青年矿工》先是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入《在工业战线上》一书,后又被选入全国高小课本作为教材,故先生曾有“孝妇河畔的高尔基”之誉。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泰斗,自然也是选边站队走苏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人的文学旗帜。谭先生得此赞誉,足见他当年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他参与了《淄博工人报》(即《淄博日报》前身)的创刊,是淄博报业筚路蓝缕的创始人之一。

在与老报人的交往中,加深了对先生的认识。早在学生时期,他写出的抗日剧目常在学校上演;1949年后,他热情讴歌新中国,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之情。苦难岁月,悲怆时光,并没有泯灭谭先生对文学的热爱,他仍在研究,仍在写作。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晚年的谭先生依然喜爱京剧,名家名段,如数家珍。有暇唱上几段,自是难得的享受。离休后,常与同好切磋演唱技艺,他声如洪钟,浑厚有力,唱一段“包龙图”引来一片喝彩。他也高兴得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谭先生喜欢美术,能顺手画出京剧线描人物。他主编《淄博青年》杂志时,就约漫画家于兆吉先生画插图。先生与中央美术学院的潍坊籍花鸟画大师郭味蕖先生也有书信往来,并有郭先生的赠画。谭先生是个热爱生活的有趣之人,平素的生活充满了情趣,花鸟虫鱼均是他的所爱。

一个作家,除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外,一定要有相邻或曰其他艺术的滋养,且有着生活的趣味。我想,谭先生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读书写作,汲取营养,诗意人生,陶冶性情。这样的状态,构成了一个真实的读书人的形象,饱经沧桑,秉性难移,诗意栖居,心静如水,成人之美。这样的人,看不到机心,看不到俗气,看不到面具,朗朗笑声,自是人间最美的音响。谭先生那爽朗的笑声,犹在耳畔;欢笑的神情,如在眼前。

新闻推荐

奎文区将打造现代化中央活力区

本报讯(记者石莹)3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奎文区打造现代化中央活力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奎文区打造现代化中央活力区总体概念、总体目标和总体举措。据介绍,中央活力区是一个综合性区...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潍坊天气2017-03-31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难忘那爽朗的笑声 ——怀念谭连先生)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