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5周年纪念日。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毛体书法家贺惠邦先生,就是从那时研究书写弘扬毛体书法并用毛体书法宣传雷锋精神,至今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
贺惠邦今年年近八旬,1962年9月于曲师大毕业后,分配到高密四中任政治老师。他自幼受到熏陶,爱好书法。当1963年3月5日看到报刊上发表的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时,一下受到震撼,感到毛主席这七个字写的太好了,大气、流畅,雅俗共赏,他心想:“我能写出这样的字来就好了!”从此,便立志学习弘扬毛泽东书法,几乎达到入迷的程度。当有的老师问他在写什么体时,他随口说:“写毛体。”他认为历史上有欧体、柳体、颜体,为什么不能有毛体?从此,他便坚定不移地把毛泽东书法简称“毛体”。
毛体书法有三个突出特点:大气磅礴,舒展流畅,雅俗共赏,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写好毛体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贺惠邦在研写毛体书法过程中,自觉地发扬雷锋精神,做到了以下三点:
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一辈子干好两件大事。贺惠邦说,近八十年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弘扬毛体书法,在全国倡建毛体书法新流派。1963年3月学雷锋活动开始,他就一直研究弘扬毛体书法,坚持每天写书法两小时。退休前是业余时间做这件事情,退休后是专职做。电视台采访时,他说过两句话:“自由轻松六十始,喜迎事业第二春”。这个“事业第二春”就是弘扬毛体书法。为了在全国倡建毛体新流派,他到北京租了房子,买票、做饭、搞书展等。有人劝他快回去吧,何必吃这个苦,但他认为,这是自己的爱好,一定要坚持下去。
贺惠邦认为,弘扬毛体书法,倡建毛体书法新流派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任务,没有吃大苦的精神是不行的。如为了祝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他曾写了一幅2008奥运书法长卷,全长2338米,13.8万字,先后用了四年多、1500多个日日夜夜,创造了两项基尼斯记录。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光毛笔就用了25支、宣纸32刀、墨汁38瓶,不但要写而且要校对,还要装裱;装裱后还要在北京、青岛、潍坊及内蒙古等多地搞展览。对于他这个当时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来说,谈何容易!但是他得到了北京奥组委的支持,得到了潍坊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得到了朋友们的帮助,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发扬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坚持“边写边钻研,边钻研边写”。他认为对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说,只靠能吃苦还是不够的,必须有悟性。所谓悟性,就是理解力、创造力。要有理解力、创造力就必须学会动脑,刻苦钻研。他经常观察毛主席的书法作品,想想为什么这样写?如在《清平乐·六盘山》这幅书法作品中,“手”写的特别大,为什么?因为“手”代表革命力量。他常常在凌晨三时半左右醒来,脑子里全是书法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把问题写出来研究。他曾写过一首诗:老夫多年写毛体,昼间挥毫夜间思。不怕有人说三四,只为人间添正气。
纪哲
新闻推荐
3月5日,潍坊市昌潍公证处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携手奎文区梨园街道联合开展了“爱满潍坊学雷锋我行动”公证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公证员“零距离”为居民提供公证法律服务。活动现场,居民前来...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